大巴缓缓爬过4公里的长堤,窗外一片迷蒙. 
幽默的导游看着窗外对我们说:哦~今天对你们来说不是个好日子~ 
那有什么?既来之则安之. 
雾中的威尼斯一定有它另一番的风韵. 
可是很奇怪的是,进入四面环海的水城后,却不像从外面看到的那样浓雾弥漫,好似那浓雾只是包裹在水城外的一件外衣. 
然而出乎意料 - 喜出望外 - 迷雾原来是阳光的前奏曲,当我们踏上这座即将沉没的古城,迎接我们的是披着幽蓝晴天的初阳~ 
 
上图就是大清早的出租车正在运送鲜花. 
哦,解释一下,威尼斯是不允许汽车进入的,它的出租车就是我们看到的汽艇. 
 
 
 
 
这个外形像海豚一样的水上之城,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温婉动人. 
它有着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盛产花边和刺绣,以往对于它的了解仅止于朱自清的文章和中学的课本. 
真正来到这里,在这清冷的冬季里,它就像一个浮在碧波上的梦,让你分不清现实. 
 
 
 
 
船只是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各式各样的船只穿梭在无数的大小水巷中. 
其实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有精力,整的水城将近四百座的小桥可以让你想去那里就去那里. 
 
 
 
 
平第一次,不再抱着地图. 
随性的漫步. 
用眼睛去感受这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亚地里亚海明珠". 
街头的工艺品店,不用显眼的店名,只摆着一个惟妙惟肖的模型就足以吸引过路人的眼球. 
 
 
 
 
人说,这里的房子是在泥里打下木桩,再铺上木板,然后再在上面建房子. 
所以被人戏称:威尼斯水上是石头,水下是森林. 
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这里的木桩常年淹没在水里却不会腐烂呢? 
是上天在眷顾这座是诗情画意的城市吧. 
看看这些房子,好似从水里钻出来. 
水,是威尼斯的根基和支柱; 
水,是威尼斯的灵魂. 
 
 
 
 
水上之都,也是艺术之都. 
无论建筑还是画派,都是意大利杰出的代表. 
就连这庭院中普通的物件,也是雕刻的精美非常. 
 
 
 
 
广场上的雕像巍然挺立,就连鸟儿也肃静起来.站在顶端,它该不会也把自己当雕像了吧. 
 
 
 
 
无意中走进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死胡同,却摆着硕大一张脸. 
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沉醉在这水波之上吗? 
意大利的手工面具世界一流,想必这也是一种宣传吧. 
 
 
 
 
刚开始,每走过一座小桥都会用心记下. 
想数数看究竟是不是朱自清说的三百七十八座. 
可是眼睛看不过来,心也被这美景所迷惑,走着走着就忘记了. 
 
马蒂奥.高福利罗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 
相传1685年到了威尼斯,自1690年开始20年之内他的手艺在威尼斯无人能比. 
我也是来到威尼斯才知道原来一把小小的小提琴的制作工艺是如此繁琐. 
整个教堂摆满了他的作品,大大小小的估计有百十来把. 
形状各异,有的如果不看注释都看不出来是小提琴. 
 
 
 
 
到威尼斯,不能不提的就是贡多拉. 
它在威尼斯,好比自行车在中国一样. 
每家每户,推开房门,就能见到它那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身影. 
可能之前下过雨,这两头尖尖的小舟上也都罩着雨披.很是考究. 
 
 
 
 
是否是它吹起了文艺复兴的号角~ 
 
 
 
 
威尼斯拥有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 
500多处名胜古迹在天空与亚得里亚海之间闪闪发光. 
使得威尼斯更像是意大利这个精致靴子上镶嵌着的一颗耀眼的宝石. 
 
终于近距离看到掀开雨披的贡多拉. 
月牙形的黑色平底小船,在烟绿的水波映衬下,愈显精致~ 
 
 
 
 
意大利和法国不同,更加奔放自由. 
看看橱窗里的"蒙娜丽莎猫"就知道了. 
 
 
 
 
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总是不乏精美的工艺品. 
 
 
 
 
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感叹什么时候GUCCI也开始走中国路线了. 
花纹的设计嫣然一幅中国青花. 
 
 
 
 
穿小巷,不期然的,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这就是拿破仑眼中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圣马可广场. 
整个广场堪称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 
虽然繁而杂,但却丝毫不让人觉得有冲突. 
唯一的感觉就是美不胜收,无与伦比. 
也难怪周杰伦拍MV都挑中这里,有眼光~. 
 
 
 
 
广场西边的长廊长的让人有种看到它想屏气的感觉. 
这里商铺林立,看样子为旅游业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正北方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圣马可大教堂. 
因埋葬耶稣门徒圣马可而闻名. 
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也曾经是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 
由此看来它不仅象征着威尼斯的荣耀和富足,还是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的所在地. 
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的它自古以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瞻仰和欣赏. 
 
 
 
 
东侧那近百米高的钟楼应该是俯瞰威尼斯的最佳去处. 
当年伽利略就是在这里向总督展示自己的望远镜的. 
 
广场上的鸽子们时而簇拥在地上觅食,时而又带着扑扑拉拉的振翅声,飞满整个广场的上空. 
只要游人伸开双臂,它们才不管你有没有吃的,呼啦啦的就会一拥而上把你围起来.上演一部鸽子版的"黑客帝国". 
 
 
 
 
西侧长廊最北头房顶上的两个机械小人,一到整点的时候就会挥舞手中的小锤敲钟报时. 
这个时候,整个水城都能听到那洪亮的钟声. 
 
 
 
 
这又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朱自清笔下圣马可广场最美的地方. 
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更显圣洁~ 
 
 
 
 
临近中午,威尼斯的贡多拉渐渐紧俏起来. 
一个个身穿黑白横条纹紧身针织衫的船夫们愈发卖力. 
而这船上,还有一个小型的乐队. 
头戴鸭舌帽,身穿红衣,站在船上的这位,正在为游人演唱名曲"我的太阳". 
清朗纯粹的意大利语荡着水波飘过来,跟歌剧院里完全不是一个效果. 
在贡多拉上听歌剧,是否如我们在秦淮河上听鼓曲的感觉一样呢? 
 
 
 
 
砖红色的外墙,缀满鲜花的阳台,带圆弧的小窗,配上墨绿色的窗扇,...... 
这一切都像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一样。 
 
 
 
 
马可自古就是威尼斯的保护神.他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 
这样就不奇怪为什么威尼斯到处都是这种带翅膀的狮子旗了. 
飞狮的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 
 
 
 
 
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正在维修,不过一点也不影响. 
你能看得出来右边的墙壁其实是维修施工用的幕布吗? 
据说恋人们在这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日久,而电影<情定日落桥>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哪天再把电影找来重温一下. 
 
 
 
 
叹息桥连接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 
从叹息桥里看往运河,真有种恍如与世隔绝的感觉。 
这座封闭的拱廊桥因死囚被押赴刑场时经过这里,常常会发出叹息声而得名. 
相传古代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别人世, 
而临刑死囚走向刑场时也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 
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想到家人在桥下的船上等候诀别,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再向前走便要告别世间的一切了.... 
真凄美~ 
 
 
 
 
回去的路上才发现原来这个白色的石柱雕像是个真人耶~ 
我也扔下一欧元,犒劳他这么辛苦站了整整一天. 
 
 
 
 
威尼斯------ 
"我该用怎样的姿态来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