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中国女婿默多克抢占传媒市场 要一统江湖?

媒体大鳄、美国新闻集团掌门人默多克已年逾70,却频频在业界掀起风浪。近期默多克又祭出大手笔,斥巨资竞购《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公司,业界不禁惊呼:默多克媒体帝国的扩张什么时候才是尽头,默多克真要一统江湖?   e$ G6 a# g; n! V8 y5 K8 i

; F: k9 a1 E, O6 m' ^  从山区小报起家
& d/ V# L: ^3 X, l% E  e7 @人在德国 社区6 n! D* b! f! a# s  a9 s. r
  世界新闻报报道,现年76岁的默多克控制着庞大的媒体帝国,而他的事业却发迹于澳洲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报。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1952年回到澳大利亚经营濒于破产的《阿德莱德日报》。这份山区小报成为默多克日后媒体事业的起飞点。 , z, B. G  r9 m& k  u
' T8 R/ n( \( h# s6 {& r
  默多克1964年创办了《澳大利亚人报》。1969年,他杀出澳洲,登陆英伦。经过一系列收购,到1981年时,他购入《英国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所属3份周刊,从而控制了英国30%的报纸发行量。上世纪90年代,默多克又在美国建立了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三大电视网比肩而立的电视传媒王国——福克斯电视网(FOX)。 5.35.249.64: B+ b" c8 a6 y+ a# j

; a- E$ a/ n* V8 P人在德国 社区  经过数十年的打拼,默多克建立起庞大的媒体帝国。新闻集团也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凈资产超过400亿美元。
5.35.249.64% ~2 A5 o" ?  I0 n1 W% ^

' R. M" F7 Z* X' m0 B, A出价竞购道琼斯公司
0 a$ c# K* e. W人在德国 社区( c# g# z: m% E
  默多克5月1日向《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集团发出收购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60美元,总计50亿美元,溢价高达66%。如此高的价格将使道琼斯的控股股东——Bancroft家族很难拒绝。 人在德国 社区) P& t- ~% t0 I; H- D" X- P4 l
8 q1 u# H" R6 ?4 h5 m* X/ M" B8 L  I
  有分析指出,默多克出如此高价求购道琼斯集团,无疑是看中了道琼斯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该报是最受美国人推崇的商业报纸。而且《华尔街日报》网路版比纸媒体更有发展潜力,报纸的网路版每年订费是79到99美元,订户达到93万。在当今大部分网路新闻免费的大背景下,这个数字深深吸引着默多克。

( Z  e. c$ B# Z5.35.249.64
( }! }. r. M6 o$ {: v7 j5.35.249.64
$ n9 C9 U9 Q$ d默多克与妻子邓文迪。
+ t% A7 R+ z% j6 A
2 X' H; z: M( o' o" f$ ?$ q0 d; `, r8 Y# n) Q! ~# `8 n
  如果默多克如愿购得道琼斯集团,那么他就可以把《华尔街日报》高品质的商业资讯整合到他的帝国里,以加速其他业务的发展,其媒体帝国无疑将变得更加强大。人们可以设想,他旗下的175家报纸将会分享《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的新闻专线;也许他还会通过全球不同频道启动《华尔街日报》品牌的电视节目。 5 j. E; d0 u, ~8 M

9 v& [4 |- n6 z( `! b  媒体帝国抢滩中国 + Y) l) W& e- f$ q( X
" R: X; {9 a. K7 Y2 r3 Q6 x- O; G
  传媒大王默多克说起来还是中国女婿。默多克一生结过三次婚,现任妻子为华裔女子邓文迪。但是在抢占中国传媒市场上,默多克一点儿也不像东方人那么含蓄。
( c$ ^' J4 e5 T! h8 Z  }$ {
7 i9 [/ X, m: R  _9 P2 I3 U4 b4 T9 D人在德国 社区  1993年,为了打入中国市场,默多克购买了香港卫星电视网。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如今在中国,3500万个家庭可以通过卫星收看到默多克的电视节目。今年4月份,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在中国推出了Myspace的测试中文版,而且默多克专门委派他的妻子负责 Myspace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其志在中国传媒市场大展宏图的决心可见一斑。

道琼斯收购案考验默多克耐力 2007年05月15日3 S# V( }0 k9 r% n- W" G" d
& X3 g; _: c$ [# W! e
9 p- ]5 U; U) R( d4 R
5.35.249.64% x8 K  D  D  K
新闻集团(News Corp.)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长达半个世纪的并购生涯中,如果说有什么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他的坚韧。5.35.249.64- m/ U3 k0 F' w% Y
; T+ k) ^* c! X+ q
默多克在并购方面的耐力有时不是用月或年可以衡量,他甚至能等上数十年。如今,面对班克罗夫特家族(Bancroft)控股的
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能否成功将其收入囊中,默多克的耐力将成为关键因素。拥有道琼斯52%投票权的班克罗夫特家族反对默多克提出的每股60美元、总计5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在这一收购消息披露的当天,道琼斯股票价格飙升至58.47美元,随后逐渐回落,上周五收盘涨1.35美元至53.10美元。由此可见,投资者还是认为默多克会继续向道琼斯示好。; a5 i( w$ L& h+ a& W

3 A; o% \. ^: @

. d0 p" U6 L& d/ y $ w% z1 i! V5 G% P& w' c7 Q$ d
默多克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抵抗,虽然不是每战必 ,但最终大功告成也是常有的事。过去他收购的资产有卫星电视公司、出版社、科技公司等等,不一而足,在整个过程中,他克服了政府的反对力量,以高出人们认为合理的价格频频将竞购对手置于死地。一路走来偓默多克有时也不得不应对自己股东的反对,要想方设法打消他们对公司债务日益升高的担忧。
  }) D9 v% u& R1 [2 \' b* n5.35.249.646 `5 |* l9 v. }& K5 y) a+ y' w
Allen & Co.董事总经理斯坦•舒曼(Stan Shuman)说,他的总体风格是善于迅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但一切都会服从更大的战略框架。舒曼同时还是新闻集团的荣誉退休董事,自1976年开始就是默多克的顾问。
' M; A3 i$ p5 Z( T: p; J0 \: B6 G+ i
% B: S; k) Y& x3 V, d( f2 s9 L人在德国 社区默多克很少在被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反对的情况下发起敌意收购,因此,他对道琼斯公司发起要约收购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在要约收购过程中,默多克通过买进不在班克罗夫特家族手中的A类股票可以争取到董事会席位,但却不能为他赢得控股权,而这通常不是他愿意接受的局面。$ s: l: v% ^& x) _( t$ X8 L+ a
人在德国 社区" r5 y9 y; x% B0 b8 J, c
舒曼说,在收购问题上,默多克是一个目的性很强、很坚韧又颇有耐心的人。他对财经新闻业务的兴趣由来已久,此次对道琼斯的收购正源于此。5.35.249.64/ R$ ^# J9 k3 C6 Q( U# o% E2 w8 b

, O* b6 p: N5 Q7 i/ U) g2 g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默多克就曾试着与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 PLC)接触,并且还曾大费周章地吃下了《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出版商培生公司(Pearson PLC) 20.5%的股权。不过,后来培生公司管理层拒绝在建立合资企业问题上进行合作,于是新闻集团又将所持股份悉数卖出。4 T0 ~1 Z/ b+ Y; x

9 m7 D* Z3 U; Y. b+ s/ z* D5.35.249.64默多克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在觊觎道琼斯,有那么几次还曾提出过收购建议。这次他终于提出了正式的收购提议,据道琼斯旗下《
华尔街日报》的资深人士称,默多克此次选择的时机特别好,因为道琼斯眼下正处于领导层更迭时期。在默多克4月17日通过信函发出收购提议的第二天就是道琼斯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当天《华尔街日报》还任命了新的主管编辑。更重要的是,公司前首席执行长康比德(Peter Kann)于4月18日正式卸任董事长一职。康比德一直表示反对新闻集团的收购,不过由于他已经不在董事会里,所以他的影响力也没那么大了。
7 j: k  |" [0 Z0 f: ^人在德国 社区( A# A) m* u! {. \
默多克往往会为自己的收购准备一条或数条后路,以防首战失利。“他是一个有说服力和创造力的收购者,并且似乎为任何的不测都准备好了后备方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媒体行业分析师维贾伊•贾扬特(Vijay Jayant)说,“如果这条路走不通,他就会找出另外一条路。”人在德国 社区" J* J' f$ w  c1 l4 ^1 j9 Z

  v4 C6 s' l9 \上世纪80年代,默多克曾放弃了对Warner Communications Inc.的收购,当时他以友好方式向这家电影制片公司表达的收购意向遭受了冷遇,后者对默多克稳步增持该公司股票感到惊恐。赫伯特•希格尔(Herbert Siegel)和他的公司Chris-Craft Industries成了使Warner Communications免于落入默多克之手的大救星。而默多克也很快就找到了另一条跻身好莱坞的道路,他于1985年从马文•戴维斯(Marvin Davis)手中收购了二十世纪福克斯(Twentieth Century Fox)。
; c# i. m& t! e1 q  q5.35.249.64: V: E# a& S  ?5 h2 W
但如果有必要,默多克也同样愿意与挡他路的竞争对手和政府监管部门拼个高低上下。他打入意大利电视市场的努力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生动例证。起先,他曾打算收购贝鲁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控股的广播公司。后来他转而将自己在意大利收购的一系列中小型企业相合并,创建了他自己的卫星广播公司Sky Italia。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默多克在意大利克服了许多政治和监管方面的障碍。不过,他后来将Telecom Italia的部分股权收归自己媒体帝国旗下的努力却未能如愿,因为意大利人担心这家公司会被外国人拥有。$ L/ F% v5 ^: N- Q; l

3 F: O4 e  K8 k. w7 u: |5.35.249.64自成立以来,Sky Italia已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付费电视平台之一,并且使长期垄断意大利电视业的两大巨头 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6 o! s8 ^6 C  k- u! n$ w
! y: D3 L; Z* S3 L+ l在清晰展示默氏并购交易的特征方面,或许没有哪宗交易能比得上他对DirecTV锲而不舍的追求了。在默多克看来,这家美国的卫星电视公司正可以为他的全球卫星电视平台补上在美国缺失的那一环。经过艰苦谈判,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DirecTV却被EchoStar Communications Corp.横刀夺爱,后者的董事长查尔斯•厄根(Charles Ergen)在关键时刻使DirecTV的董事们改变主意,从而将新闻集团挤出了竞购。5.35.249.64# f& o3 {# O$ ?) _0 J

& t) B9 [* Y& |但默多克并未就此罢手。在得知竞购失败的消息数小时后,默多克及其助手们就开始着手搅黄EchoStar的这宗交易。他们向美国国会展开密集游说。他们针对EchoStar收购DirecTV一事向各州和联邦监管部门提出反垄断投诉,甚至到各宗教电台那里寻求同盟军。
; M4 L4 l2 Y( N- u( ^( u! Q% z% ^6 C) @* E
这些努力真的奏效了。在监管部门否决了EchoStar对DirecTV的竞购后,默多克又杀了个回马枪,最终于2003年12月获得了DirecTV的控股权。默多克好事多磨反而拣了个大便宜。他出资66亿美元获得了DirecTV的34%股份,便一举控制了这家公司。而当初厄根为收购DirecTV全部股份开出的价格是价值258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 r- q8 m3 [3 l

% F1 ?  I$ q- F6 P好戏还没有完。随着有线电视公司和电话公司开始加大与卫星电视业争夺客户的力度,后者的好日子似乎就要结束了,默多克当机立断,用自己在DirecTV的股份换取了约翰•马龙(John Malone)所持的新闻集团股份,从而实现了自己另一个重要目标。不过DirecTV的业务仍在继续强劲增长,面对日益加大的竞争毫无退缩之意。人在德国 社区/ s$ }/ u/ [4 \& Y
6 b0 ]" N* E5 o; z" {
默多克在并购方面的另一个重要战术更为基本,那就是漫天出价。他报出每股60美元的高价收购道琼斯就是要将潜在的竞购对手赶出局,这与他当初开价5.8亿美元收购社交网站MySpace有异曲同工之效,这一出价使同样有意收购该网站的维亚康姆公司(Viacom Inc.)知难而退,该公司管理人士认为默多克出的价钱太高了。/ F: I* i; q0 Q3 I# L% G
3 q. k& p8 F* r- @* k' {% K
要猜测默多克的下一步举动几乎不可能。他在迷惑竞争对手方面是出了名的。2003年秋季,默多克对新闻集团的股东们说,对DirecTV的收购将为他的全球内容业务和全球分销业务实现“完美平衡”画上最后一笔。他当时夸口说,自己的各项业务搭配得恰到好处,其广泛的地理分布是其他任何媒体公司所无法匹及的。
( E. v; F) E  |; j8 m% u- t2 J  Z+ X( K5 E! a1 }4 v% f* s
他说,新闻集团将不再寻求大规模收购,今后将转而通过自身积累来实现业务增长并增加派息。现在看来他当时的那些话是不算数的。

/ @  r" x5 x! I! h5.35.249.64
5 K8 o* e% y; f" c# y- r5 `6 f*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