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巨额外汇储备对中国有利吗?

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出生的人,年少时期一定都有这样的记忆:外汇储备来之不易,是靠贸易换来的,因此,外汇一直受到管制,个人和企业不能随便拥有外汇。
& R  \6 P( o- d人在德国 社区, L% l* b( n; ~( g
  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2003年外汇储备增加到1368亿美元,2004年增加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2067亿美元,2005年突破3000亿美元达3089亿美元,2006年增长额大约在2200亿~2500亿美元左右。 7 z4 K* O7 a- c# b

+ t; |' q6 Q& p( J  而在2002年之前,中国外汇储备年增加额一般不超过500亿美元。按此速度推算,中国的外汇储备有望在2008年达到1.5万亿美元,2010年达到2万亿美元。按华尔街一位金融家的计算,中国外汇储备资金相当于道琼斯所有股票总市值的1/4,足够买下微软、花旗银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余下的“零头”还可以顺便买下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 % ]; D* d! q8 z& A( t' k5 l, v+ J( `

) ]5 D$ j" I; a# P7 [  另外,目前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即使是买下欧洲最强大的德国政府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总量也绰绰有余。  
' ]9 ~# K$ E$ B人在德国 社区
, s7 g9 e! x3 ]! G$ w) g! P$ }  遗憾的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外汇储备都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高达一定程度后,会对本国及世界经济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更是如此。1万亿多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挑战已经超过其他所有的经济问题。  : _% v6 j7 S6 D2 d, v7 I8 y" v
+ u$ s5 n# H8 V, m" j; M* j8 D3 S
  为什么外汇储备激增?  , E. b; C* ]. F0 ^1 J: X& A
! C% `3 G7 g. ^8 f
  在探讨外汇储备的得失之前,我们先要分析一下如此巨量的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1994年以来,中国经常项目下一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外汇收入所有者必须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按汇率付给等值人民币;境内机构使用外汇,必须凭人民币向外汇指定银行按当时的汇率购买外汇。资本项目(如国际直接投资、QFII、QDII等)则尚未开放,必须逐笔报批。结售汇制度下,几乎所有的外汇最终都集中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之下。  
- L! N- g- C0 Q  g0 D' c9 `, v5 n
* ~, D- q6 S; r# p" ]5 w$ D8 T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主要由两个部门组成: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多年来,中国连续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一方面,因为中国企业的出口额总是远大于进口额,近年来以进出口贸易为代表的经常项目顺差都在100亿~1500亿美元之间(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达1700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因此而成为巨额外汇储备最重要的来源;另一方面,因为近年来不断有外资涌入中国投资、人民币升值等两大诱因,资本项目的顺差也在不断扩大,据测算,近年来因投资设厂而进入中国的资本每年在400亿~500亿美元左右,受人民币升值驱动而进入中国的资本每年约为300亿~500亿美元左右。因此,经常项目顺差、外国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套利资本是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骤然增长最重要的三大来源,其比例约为3∶1∶1。  5 D* p$ P" Y- w# M$ p

7 I/ }, \$ d+ A7 R- I  毋庸置疑的是,外汇储备问题始终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由单纯地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但其时央行并未公布这一篮子货币的具体构成。事后看,央行的这一改革并不能算成功: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6年6月30日的一年间,人民币由8.27兑1美元升值到7.996兑1美元,总计升值3.4%。但是,在2006年9月之后,人民币升值却突然提速,2006年年底时人民币兑美元已升至7.81美元左右。而迅猛的人民币升值之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以获得升值收益,这又使得外汇储备的规模越来越大。9 b* s6 X5 f6 s/ X8 @
9 D  X" J8 [" [2 Y4 R% A2 c" x
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难题  
! A; o# ^$ Y6 g6 {/ g. t. ~% S* Q! i# H; ]9 e% }' s* ~2 j; z
  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更强的国际支付能力,能够以美元这一国际通用货币从它国购买中国所需要的物资、技术。但是,快速飙升的外汇储备却带给中国前所未有的考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 {& }: f' m; M4 V/ F6 t

1 C3 K0 J- M# P; H  其一,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中国资本无法分享国内的投资收益,却使美国人能够低成本地使用中国资本。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最主要的投资渠道是购买美国政府国债,此外还购买了一些欧元债券。众所周知,美国近年来的经常项目逆差额在2000亿美元以上,政府支出赤字也越来越大,这两者都需要资本项目顺差才能弥补,而中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美元是支撑美国赤字最主要的力量。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财政部长康纳利曾经有一句名言:“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36年之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成立,换句话说,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巨额美元外汇储备以及石油美元才使得美国国内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比较快速的经济增长。回过头来看中国,平均每年2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加额,换算成人民币应在2万亿人民币左右,占GDP的比重超过10%,但是这些资本无法投资中国内地,无法分享国内高成长性的投资收益,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久发展。  
+ R( c0 p$ K: u# d' ~3 S( ?7 `$ C5.35.249.64
5 d& h- e2 m! w/ e. T; V/ ~- `  其二,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加剧了流动性过剩,还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如前所述,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贸易顺差及资本项目顺差最终都转换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央行相应地必须向各外汇指定银行支付对应的人民币。按银行术语,这些人民币变成了银行“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增加一块钱,银行可以发放4~6元的贷款。按每年2000亿美元计算,银行每年仅此就可以多发放十几万亿元的贷款。也就是说,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使得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表现的流动性出现过剩: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银行业存差资金已逾9.25万亿元,是2000年的3.78倍。与此同时,尽管央行下调了超额准备金利率,但是从2000年到2005年,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仍由4000亿元增长到12600亿元,超额储备率高达4.17%。如此之高的基础货币存量作用之下,货币供应必将超过正常需要,结果要么引发实体经济的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要么推动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加速上涨,并最终形成泡沫损害整体经济。  
2 Y9 L+ ~7 E4 a4 Y! L5 ~" P5 a6 Y5 B* m8 v( o& H3 z: w
  为了防止中国经济因为外汇储备增加而出现通货膨胀,央行必须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来回收基础货币。每年一开始,央行就受制于不断增长和外汇储备而不得不同时在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受到影响。另外,因为央行发行的央行票据还需要支付利息成本,这将会带来较高的对冲操作成本,有学者测算,央行票据的利息支出占到了当年外汇储备增量的2.56%,并且每年该成本都在翻番。因此以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储备增长,在5年~10年的中长期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持续的,它将损害央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政策可信度。  
1 _! e: v) w5 Y$ T% m6 D8 E7 N) D# ^# K7 M2 G' n1 ?
  其三,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中,使得央行资产贬值的风险大大加大了。据学者估计,目前中国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70%~75%以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20%左右为欧元资产,另外5%~10%为日元等其他货币资产。可以想像的是,假设人民币兑美元升值5%,则美元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必须高于5%才能保证外汇储备不至于亏损。从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7%,可是美国国债哪有这么高的收益率?按此算起来,外汇储备的投资其实是亏损的。更要命的是,今年,美元贬值之势已是不可扭转,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美元将会持续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怎么办?(来源: 看世界)  

devise.jpg (20.95 KB)

devis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