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五百所孔子学院离“全球语言”还有多远?

 按照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将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1 y' F4 ]: y; l7 y/ y* Z: K; j* d3 M0 l: X
  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发的深厚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承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为名、回归中华文化主流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9 y3 W+ e9 g1 x2 F* R8 @# X6 o5 O+ U" k4 j+ Y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开设的孔子学院有12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规划丰富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也成为各国学习汉语、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 K6 q6 |8 b0 b& D" f4 h& S7 d  X
4 X$ j) M& L/ V1 g" w( W) n) `- v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曾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其间“干七十余君”。现在,孔子开始以千岁高龄再度周游列国,越洋过海充当起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使者。% ?' k, o3 `9 p( }$ t5 }: G$ {

5 K/ \- i9 a4 B' q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孔子就意味着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孔子学院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德国, “中国”虽然已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不过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中医、电影、气功和风水等相对实用的方面以及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上,在推广孔子思想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譬如仅孔子的名字德语就有多达六种不同的译法。8 R" D! x$ n0 @& o! L& e9 Z/ U. B) [0 }

' z: W; f- U7 I! Z+ N7 o  在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曲星看来,之所以命名为“孔子学院”,是因为孔子能代表中国文化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也是毫无争议的,大陆、台湾和海外华人都认可。儒教的英文单词直译就是“孔子主义”,是用孔子的英文名称命名的。而且,这对于推广中国的和平外交思想也有好处。孔子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的推崇者,他主张和谐、和睦、和平,强调和合之境、和而不合。人在德国 社区! `; A  O" l, k; B( @- ~/ N

$ k1 M0 v; J) F: b" E人在德国 社区  纵观目前在世界各地较有影响力的英国文化协会、法国语文学院、歌德学院,都是以语言教授为起点,进而通过语言,弘扬了自己的文化。中国在境外成立孔子学院,与这几个欧洲大国的文化机构相似。它的高明,在于中国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留学生来华,而是有意识地培养发挥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所谓的“软力量”。
" X0 t* m) C" J5 j9 ]- y/ P! i3 Q* Q: x% r
  萨缪尔·P·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地缘力量冲突的下一断层将是文化上的。然而,以哈佛大学前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来看,文明碰撞产生出吸引力(也就是所谓软实力)或许是一件好事。今天,世界各国日益形成的共识是——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而亚洲正在成为这一竞赛新的中心。
, O( I1 W1 o- \" g
; m1 v- `5 {' V5.35.249.64  全球大兴汉语热潮,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已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日本政府也不甘心日语落于人后,宣布将于未来数年内在世界上增建至少一百个日语中心。此外,印度也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软实力提升战略。
% L9 D  ~( O& x, t: q, {* P4 o4 t! c# o# x2 b& P
“全球语言”2 a" x: F2 ~! K: |
人在德国 社区" I# q  O- x' F. N
  语言学权威人士大卫·克里斯托教授解释说:“在现代,许多国家的种族和文化变得日益多元化,而那些移民群体的语言也就成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过去那种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传统已经极大改变了,而我认为汉语是这其中的重要因素。以前能在全球畅行无阻的英语使用者们现在发现,他们不得不和能使用多种语言的人们竞争了。”# {0 [9 t3 J$ R* Z

' w) f; m) p; s& l  @人在德国 社区  统计显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目前已达3000万;一百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里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已经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累计37万人次在国内外近200个考点参加了HSK考试。
5 {& R: G8 Q) q! Q目前,东南亚地区已有汉语教师近两万名;印尼教育部计划今年在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韩国目前开设中文课程和专业的大学已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0所增加到现在的347所,韩国今年还将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7 ?) _2 L& y! s5 Z

* U$ q, X; X5 E) i2 Z  随着汉语热潮席卷全球,许多分析人士开始预测汉语未来成为“全球语言”。不过,在英国利兹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的中国教师王婷还是表示,在她的英国学生中,目前毕业后能在工作中用上汉语的人还不是很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汉语距离“全球语言”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chi.jpg (37.64 KB)

学习汉语

chi.jpg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