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德国跨国公司怎样反腐?

本月19日,西门子监事会主席冯必乐辞职,使德国企业的丑闻达到又一波高潮。从西门子、德国商业银行、拜尔,到大众、奔驰、宝马,一系列口碑良好的德国企业被曝与行贿受贿、吃回扣、洗钱有染,从而损害了它们素来的廉洁形象。  人在德国 社区" Y  q; M; ~; V0 c8 o& K
人在德国 社区2 c8 h! S1 c: D; Z% x
  近年,德国企业面临的腐败诉讼遍及全球各地。牵扯出4.2亿欧元不明资金、最终导致冯必乐辞职的“西门子贿赂大案”,就是去年9月份由意大利检察机关发起调查,希腊、瑞士、奥地利检察机关随后介入。初步调查显示,西门子已知涉案海外贿赂资金可能涉及印尼、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尼日利亚等国,一些中层经理还涉嫌贿赂欧盟官员。  6 M+ X6 Q  z6 K& ]5 O+ G+ n! F5 t
& m8 a5 Z/ j, i! v
  据新华网消息,有海外丑闻的德国企业不止西门子一家。2005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被控至少向10多个国家的官员行贿,其腐败调查也是首先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发起。2006年,法国佛吉亚汽车零配件供应公司负责人供认,大众和宝马的高层人员曾同时接受该公司的巨额行贿。另外,德国商业银行为俄罗斯电信企业洗钱、化工巨头拜尔公司利用英国大学生做杀虫剂试验、芯片巨头英飞凌收受公关公司贿赂等也接连被揭发出来。  * g8 M# @# b0 A* r$ Z/ b. D+ l

! D4 i  @& u2 i+ {, j  面对看似突如其来的企业丑闻,德国社会各界的反应耐人寻味。虽然大部分披露出来的腐败丑闻发生在自己任内,但西门子的冯必乐一直表示“不会辞职”,因为“没做任何亏心事”。大众、宝马、拜尔等公司也是在丑闻发生后,或拒不承认错误,或采取大事化小的态度。然而,法兰克福高级检察官沃尔夫冈•绍潘施泰纳认为,企业在海外的腐败行为一般隐藏得很深,这些被查出的腐败案件可能只占到总数的5%。  
2 R* @/ u1 w- Y1 u2 ~: k+ C人在德国 社区- {) [. L$ [7 E! |1 q6 N; c. P
  实际上,直到1999年以前,德国法律对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腐败行为都没有足够的打击力度,其腐败标准“内外有别”,企业在本土行贿受贿被严厉禁止,但在国外却可以向政客或公务员支付“咨询费”和“佣金”。直到1999年,德国法律才开始把向海外政客支付资金列为非法,各公司内部也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反腐败规章。  9 U: ~5 w0 C) B- k& m, {
4 X- p) ]! x6 `* x1 V# g) t
  但德国《明镜》周刊认为,从目前西门子等公司闹出的丑闻来看,企业的内部规章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一些公司经理不但没有改变海外行贿的一贯作风,还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贿赂手段赢取订单。另外,大型跨国公司的管理构架也助长了海外腐败现象。例如西门子重组后,其15个下属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独立经营”,不经总部监管即可自主进行交易。这样,少数管理层便开始利用这种权力通过各种手段谋取合同。  
; `' x- L  }7 L( X, }4 {
' }1 E. }' M0 N  J/ @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获取足够订单,各大公司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汽车、电信、铁路、医疗等高度竞争的领域内,花几个钱拿到合同似乎成了跨国巨头们普遍认可的“潜规则”。西门子公司2006年订单额将近900亿欧元,这意味着它每天必须拿到相当于人民币20亿到30亿元的订单。像这样的巨头企业,市场经理们也只有不断拿回巨额订单,才能维系“生产需求”,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 o5 v( L7 }- m; ]5 j6 I3 {人在德国 社区
; p1 A- v, l  P7 J  当然,相对来讲德国公司还算比较“干净”。透明国际罗列的一份表格显示,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德国的廉洁水平居第16位。但如果富可敌国的跨国巨头们有意识地实施贿赂,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频频发生的腐败丑闻,已经严重影响了德国企业的海外形象,美国、捷克等国甚至已经对来自德国的投资企业专门进行强化监督。而对跨国公司海外腐败的对象国来说,任何腐败都会给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