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句话,树大招风。。。中国既然已经决心做一个崛起的大国,向世界顶级强国迈进,那就要做好一切的准备,没有人愿意眼看着自己被别人超越的,只有靠实力说话。。。崛起的过程肯定是充满斗争和牺牲的,不过相对而言,欧洲人也就停留在口诛笔伐上,真正的对手还是在中国周围。。。
11+6+1+1
Share |
Share

TOP

我左八荣,右八耻,代表别腰间,和谐挂胸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TOP

原帖由 julius_DK 于 2007-9-2 12:08 发表
0 L, @9 v% {% @3 t5 ~4 w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骗子之国 . F* l1 T* n: S7 W

+ @* C* E/ B: l; \( O5 J, V$ w& |5.35.249.64说的挺对的呀

( T; E$ R1 ~9 d. c: X) t$ O9 G4 e对你妈XXX。。。。。/ e: l; M8 @" q; {$ q
SB,250
我左八荣,右八耻,代表别腰间,和谐挂胸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TOP

西方的惯用伎俩,嘴上骂着,遇到中国时却可怜巴巴的企求订单,争取坐上中国这列高速列车!!

TOP

回复 #90 大长茎 的帖子

光说不练,等于NULL,完全赞同.; M. |- Z8 I  R2 Y
国内做实业的应该没歇着.

TOP

原帖由 focus 于 2007-9-4 19:04 发表 5.35.249.64; x/ j' K: ]+ ~% t) u5 ~

; T& q3 ?$ @/ X4 I0 i+ `# @" f人在德国 社区5.35.249.64$ y3 {- K! o6 B9 d1 B
现在听到回国,不是海带,就是一个月只能拿3,4千块,感到更寒

8 Z) ~5 ]1 Z: d% j  K呵呵.其实很公平.要么成为拿工资的,要么成为发工资的.

TOP

原帖由 大长茎 于 2007-9-4 18:57 发表
7 [5 L' |' C, X/ j% w/ q$ [人在德国 社区) Z6 L6 Q4 }; t

+ v9 i! D* W: Q& r5.35.249.64这个模仿也好,学习也罢,每个社会和时代都有.就好象我们在欧洲,也是来学习人家的先进东西来了,也并不是只有日本人才在做. 而且日本人从不否认他们是学习了中国和西方的先进的东西.3 \5 g0 }" n! }4 o- f1 l6 @
人在德国 社区  M$ t+ o5 p4 ?/ y- F# ?+ g7 H
但是在商业场上就不同了 ...

* I, z7 w* u( ?' G  \0 o$ \我也不赞同双环那种傻不拉唧的模仿.不过别以为日本或者西方就没有干过这种事情. 要举出个别例子这些国家家也多的事.+ L% |* f) o0 M7 r" _
很奇怪的,现在人家拿个别的例子企图来摸黑我们整个在德华人留学生,你倒是很心安理得为对方辩解起来.

TOP

原帖由 babyfat 于 2007-9-3 23:18 发表
) G. g) u% ?- _7 S. g& Q# U+ D从来没觉得这是一个多好的国家和民族。
% e1 L7 P& I5 ?+ ^听到有人要在这里入籍,结婚的改姓,只感到一阵凉意。。。
, y3 u2 O$ a: h7 [2 z% ~# ~' Y: L# L) {' x* B: g

8 a3 B/ ?) n% ]9 R! C/ S! n6 m* ~6 A& A5 s' s3 G& j; |- O
现在听到回国,不是海带,就是一个月只能拿3,4千块,感到更寒

TOP

回复 #83 boilingsnow 的帖子

别这么快下结论,我只不过举个代表言论只有最简单而且经常会在论坛上出现的“骂政府骂领导人”例子而已.您是不是很喜欢给你别人迅速的扣一个您的看法在别人头上.这好像和西方某些人差不多,结论总是"十分迅速"的.4 W- L$ h* ~- @: X
您所说的 * 政治家要协调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而不可能只顾其中一种利益。学生免学费学生是爽了,可是多少人由此赖着学生的身份,延长了平均学期,占用德国的教学资源,花费的都是国家的财政和纳税人的钱!*  也只不过套用的要征收学费的一方人的话而已. 改善硬件设施,确实看到,学校主楼边的那栋停滞了很久的东东在收了学费造的确实很快. 呵呵,不过反过来说,教育本来就是要国家投入的啊. 国内教育市场化有多少人在骂, 当时很多人还引用欧洲的教育体制来说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 @# s/ L: D' X9 O# G( E好了,现在明白了,收学费是为了减轻国家负担,那国内大学收学费那么高实在是有理的很,可以大大减轻学校和国家负担,建设美好和现代化的校园.

TOP

日本是个模仿能力更强的国家,他的文字和制度就可以体现.
: Q. K" q0 H( R9 P; [2 o7 o$ s! J( t欧洲曾经因日本的快速发展,和日货进入欧洲市场也有类似的舆论造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