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五千年中华文明不敌百年美国?

 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美国这样一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却能在文化生产和传播上有那么大的能量和影响,成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而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以上历史、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今天却难以占据应有的地位? 2 u4 l9 x# A4 a! J2 C! |
: w- H+ A$ I' X! Z
开放心态造就丰富的文化资源
! b* q  m" D! {! }! B; b4 }4 t7 K
  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积累和现实活力这两个方面,都不是封闭、一成不变的。要使历史的积累发挥现实文化资源的作用,即成为文化生产的生产资料,一般来说需要两个条件:
7 Q4 g5 x2 \" C& R3 M$ }6 X: T) V1 B1 l/ ]0 h( w. N
  第一,所谓文化资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吸收。在文化这个问题上,借鉴就是无偿的借用;谁的借鉴能力强谁就会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比如美国本身的文化资源的确有限,但它不仅把整个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文明作为自己的文化源泉,也积极吸取非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养分。迪斯尼公司就曾以花木兰的题材做了一部动画片,赢得了巨额的全球票房。反之在“文革”期间,由于拒绝和排斥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八亿人民八年看了八个样板戏”,也使我们的文化资源极度匮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个惨痛的教训一定不要忘记。
( f; z+ u6 d- o$ l& @
4 B0 X+ `* d. A# r  第二,文化资源的作用,与我们现实的文化创新能力成正比。因为文化生产与工业制造的情况不同,文化生产所依赖的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是用一点就少一点;同时,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都是相对特定的利用技术而存在的。就像离开了冶炼技术矿石就不存在一样,任何文化遗产或资源并不能天然地成为产品或商品,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作为内容的文化拒绝模仿和复制,却欢迎进行再创造和创新。比如日本的动画片《天鹅湖》不是对柴科夫斯基同名芭蕾舞剧原作的简单模仿,而是为了便于儿童理解进行的改编,里面的角色都变成了动物的形象。 $ f) _; z2 A3 c6 @
/ }. d8 W" v" [% v+ `, R
  文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靠直接出卖文物来发展文化产业显然不可持续。但在我们丰厚的文化积累之上,进行再创造就具有无限的空间和潜力。中国在这个方面具有产业发展的优势。当然这种资源只能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且无论什么时候,人的创造性才是第一位的。可惜的是,目前我们还缺少鼓励这种再创造的机制和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着眼于未来,我们需要未雨绸缪。 8 x% I7 ]" D9 j3 a4 X4 b
" S% J: |7 N# Z
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是发展的关键  A* X" U5 \6 _  z: H" |
1 D0 H7 n8 [+ g0 K$ E* ~% Z+ Z
  现代社会的发展显示出一种市场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学者们用“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来概括这种变化。对于文化走向市场和文化的商业化,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一些人持否定或悲观的看法,不无一定道理。但他们没有看到,市场经济能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怎样的新条件、新机遇。
7 S- u9 K6 q; u9 P7 K, s+ G人在德国 社区5 S; j# x) K, o. ?" ]- j
  诚然,现代化初期的社会生产有许多“野蛮”的特征,而在它的晚期或后期形势却有所变化。文化之所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丰裕社会的到来,文化成了公众生活中的普遍需求和主要消费方向,并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反过来,以复制技术和商业传播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产业,不仅为了自身的牟利动机而渗透文化原创环节,推动文化发展,也成了普遍落实公民文化权益的现实手段。马克思当年讲过,大工业把教育的因素带给无产阶级,看来这样的趋势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有增强、扩大之势。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经济与文化互动的历史趋势。 人在德国 社区+ Z  T& Z* l. R# @1 A; a
; M' H% m9 S" ?5 N/ s4 @% M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文化资源小国变成文化输出大国,就在于它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由于市场化运作、商业机制介入、营销比较对路,它的文化艺术传播、推广、再创造变得很及时;反过来,有关商业组织也获得巨大回报,于是美国的文化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表明,将市场作为发展文化的手段,不仅是必要的和可行的,而且可以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先进的、强大的手段。
- r) d3 ?9 Y" e( A- k- D( R7 H& z- b  r- ?7 X
  其实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我们的丝绸之路也创造出过以商业带动文化发展的辉煌业绩,负载在各种织物上的花纹、图案已经把中华文明的信息传播到了西亚与欧洲大陆;直至今天,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也与之有关。这样的商路及文化传播途径还不止丝绸之路一条。 ; x% `3 A' }4 \* ]4 {

  A4 J/ F1 {3 V: f  如今中国社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增长,恩格尔系数迅速降低,公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正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有效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我们更有条件充分顺应这个历史的潮流,占据历史发展的先机。只要我们锐意改革,按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文化规律办事,有序推进市场取向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