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英特尔大连建新厂,两大芯片商冷落欧洲

本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阳光明媚,但是欧洲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却阴云密布。先是芯片业老二AMD威胁将新厂不设在德国德累斯顿而是设在纽约,然后就是业界老大英特尔抛弃在爱尔兰的生产基地,宣布在中国大连建设新厂。 人在德国 社区( r+ ^$ b' o% |2 y1 z

2 a  H# i6 L; {. D5 _/ d5 P德国萨克森州长米尔布拉特(基民盟党籍)周一(3月26日)对媒体说,由于政府资助额的差别太大,世界第二大芯片商、美国的AMD公司打算把下一个新厂建在纽约,而不是设在德国德累斯顿市的半导体芯片生产园区。如果在德国兴建新厂,AMD从欧洲人那里能拿到的政府资助是3.65亿美元,而如果改在纽约,AMD则可指望拿到美国国家资助10亿美金。
, E+ K/ b! k: q# t: r% p3 v9 p- r* Z4 q9 e: w7 V; Q4 F
如果说AMD还只是在威胁欧洲人,它的对手英特尔(Intel)则以实际行动抛弃了欧洲。也是在周一,英特尔正式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建立全300毫米晶圆工厂。晶圆是生产微处理器CPU的主要原材料,英特尔的最大晶圆海外生产基地是设在爱尔兰。英特尔在全球有七家米晶圆生产工厂,其中有五家设在美国本土,一家在爱尔兰,一家在以色列,大连将是它的第八家,也是英特尔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修建的第一座芯片晶圆制造工厂。
+ X5 F! m  J7 m8 R7 v
1 `) x) c" T; W' U% N% o4 `亚洲不仅仅是劳动力低廉
. K! m) h5 ]1 ?3 Y- Y/ y# n$ Q0 Y/ L3 M2 c, K; u2 J
AMD和英特尔冷落欧洲的原因是,美国和亚洲才是芯片业的大市场,那里的政府对行业的支持更为慷慨,也有着大批的素质一流的专业人才。德国电器电子行业协会甚至悲观地认为,几家大芯片厂将来不大可能在欧洲建新厂了。
$ J; _/ r4 W' K/ P+ d
' ?1 S, ]) ^& w# V7 o5.35.249.64在地理上贴近市场、劳动成本低廉、高素质专业人才多、投资条件优惠,这些都是亚洲吸引英特尔的比较优势。不过,工资成本在亚洲也有上升的趋势。欧洲半导体业协会预测,到2010年,也就是英特尔在大连的新厂按计划建成投产的那一年,中国的小时工资成本将上升到3.6欧元,在马来西亚上升到8.3欧元,韩国8.6欧元,而相比之下日本是40欧元,德国是41欧元。另外,中国目前有着大量的“物美价廉”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而欧洲尤其是德国则缺乏电子和机械等工程师人才。
) S. w$ u  \6 R人在德国 社区5.35.249.64; A  [$ F+ _/ a, ]0 D: \2 R
国家鼓励投资的政策也是影响芯片业厂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和亚洲,政府在鼓励投资上态度更积极和灵活。例如在中国,外资芯片商可以头五年免纳所得税,之后的五年所得税率优惠一半。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韩国也有类似的政策优惠。
5 _" L/ M2 H! G" _( ]7 Y* E人在德国 社区
8 N2 E6 m  B4 T# g' t/ f: t7 |人在德国 社区欧洲半导体业协会曾把一个“模型企业”放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下进行负担和减负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同一个模型企业,在韩国五年内净利润达到14.3亿欧元,而在德国则只能达到6.53亿欧元。欧洲半导体业协会因此倡议,欧洲的政治家们应该采取措施促进信息通讯业,例如通过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来扶持研究、发展和创新。该协认为,欧洲的潜力是巨大的,可惜被利用得太不充分了。

Intel.jpg (18.97 KB)

这种300毫米的晶圆今后会产自大连

Inte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