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l. ]& d& s人在德国 社区一直以来,海内外对中国政改如何破题甚为关注。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尤其是中国的 GDP总量今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却未并驾齐驱。如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掣肘:近年来,公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导致腐败、社会矛盾多发、官商勾结现象严重、维稳压力沉重,令经济发展的成本急剧增加,并引发海外关于“中国经济奇迹”终结的疑虑。 " W+ q. }' X- b+ U- J2 f " c( a, r; s2 k其实,中共日益认识到政改赋予中国政治乃至中国经济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政改早已在中南海高层成为共识,并在逐步探索,稳步推进。 . I$ X; C V6 v1 w n5 e9 A' g& L7 u( n- I r* I4 K
近年来,中共高层多次提及政改重要性。在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中共第一次提出把民主视为“生命”。而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如此说,“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它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以如此明确的形式,把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大业的决定性因素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 M/ ?- }9 N1 q. s7 n7 D6 j3 P0 M5.35.249.64 ' P3 U( s7 \' }3 {8 X2 m; L9 L; j除了最高决策层的宣示,种种迹象也表明,中国亦在逐步踏出政改的节拍:从乡镇长直选或变相直选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公推直选或公推公选;从以村委会、居委会直选为代表的基层群众自治到各种党内民主制度的推进;从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发展政治协商制度;从司法改革到尝试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中国在政改的路上一直以稳健的步调前进。 + T6 }( V1 m: d$ f+ Z% C人在德国 社区5.35.249.642 A; S5 G' c) }3 S
鉴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因素,中共一直在尝试走一种增量民主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对于一个有着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国度来说,无疑是实际的,不过,这与民意迫切期待还有距离,中共还须以其卓越的智慧在行动上更进一步。8 S7 P+ Q. `& M
4 B) v) m" a) u0 s* F {' e& e1 Y人在德国 社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先行先试”的归纳法、“以点带面”的演绎法一直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唱主角的深圳即将迎来“而立之年”,这个活力四射的城市能否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并成为“燎原之火”,如今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0 C7 |9 N" `+ q; H
9 T' k/ _! {- ~5 J( Y$ x5 S3 W有香港媒体传出消息,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将南下深圳,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有关创新的讲话。来自北京的消息人士称,创新除含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外,更包括政治改革、社会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5 ?" Y7 x2 m9 X* P / D/ E5 q( t. K" T若果真如此,这或将是胡温在深圳为中国政改拉开的新序幕。以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智慧,中共必然能够盘活中国政改这一跨世纪的棋局。人在德国 社区6 j1 ]9 Z+ k! d0 F1 ~. s$ z
4 }" U7 l# l$ Z H ; h' z; |, S9 W8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博物馆参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