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人民日报:反思利比亚战争的负面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4日05: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2 e( a$ \2 _/ Z9 N7 x
  田文林
' s4 s; C+ ]' W人在德国 社区5.35.249.649 G" X- Y# j2 D) H
  随着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亚战事步入尾声,但这场持续了5个多月的地区战争对西亚北非局势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7 ~0 q) r4 u% @! z5 L& n
2 B  d# L; W" H2 C  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后卡扎菲时代”来临。卡扎菲一直未能摆脱部族政治窠臼,他在军事和安全等关键部门大量安插其所属的卡达法部落成员,同时大量清洗代表昔兰尼加地区部落和费赞地区部落的成员,导致部族关系恶化。这场突如其来的内战,不能简单地定性为民主反对专制、自由反对压制,更多是因政治经济权益分配不公平导致的反抗,带有浓厚的“部落战争”性质。部落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赢者通吃”。反对派在战争中与卡扎菲所属部落结下血海深仇,上台后能否善待那些支持卡扎菲的部落还有待观察,一些参与对卡扎菲军事行动的西方国家也开始表示担忧。
: ^3 f. G3 _, n" l! k; [( R4 `4 |8 V
4 M$ T( J; ^* r9 d  `; b5.35.249.64  战事结束并不意味着利比亚迎来一个民主自由的新时代,如何避免部族式报复和反对派阵营的内讧是相当严峻的考验。此外,解决战争造成的基础设施破坏、难民激增等问题,离不开外部强有力的支持。历史发展从来不是线性过程,利比亚新一轮政治循环充满未知数。
8 e' w6 v. I+ I6 p' g$ d% \8 V' ]1 D# J4 l" P
  这场战争强行改变了影响西亚北非局势的诸多因素。年初开始的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主要是内因主导,民众谋求民主民生,反对独裁和分配不公。西方干预下的战争与利比亚民众诉求并不完全吻合,反对派不过是西方为达到自己战略目的顺手捡起的一枚筹码。在相当长时期内,北约国家始终不清楚他们所支持的反对派到底由哪些人构成,其政治观点如何,但这并没有影响北约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援助。利比亚战争的外部诱发因素导致西亚北非的局势动荡更趋复杂。
' d( @  O: T; t- X5 S, J1 l- Y5 C$ x6 n5.35.249.64
. H) u5 e6 r9 j' T+ r" b8 o  这场战争的“外溢效应”消极面大于积极面。国际社会正常运转需要各国遵循起码的游戏规则,而其中堪称“底线规则”的就是国际法基本准则。利比亚战争,是打着执行联合国第1973号决议的旗号开始的,北约的空袭是否超出了决议授予的权限,一直饱受各方质疑。这场战争看似利比亚反对派与政府军之间的缠斗,实则带有强烈的西方大国操纵背影。如果没有北约的大规模、长时期空袭,不可能出现持续5个多月的战事。9 O1 `! z, \0 F3 Z5 F+ L
( T: a8 N) b, j3 B
  田文林" ]! E, q  q& x  l8 y; s0 r# Z

' S# c, B+ T1 U" `. T2 J$ d! `  卡扎菲在2003年主动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在政治、经济上大举向西方投降,但仍遭西方军事打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公开称,伊朗不放弃核计划是完全正确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公开称,利比亚战争表明俄大力发展军备和加强国防安全是完全有必要的。这体现了利比亚战争更大的消极面。这种模式会给那些与西方关系不睦的国家和领导人传达强烈信号,一旦与西方走上对立,或者选择尽快彻底妥协,或者走上另一个极端——唯有研发自己的“撒手锏”,才可能保障自身安全。而后一种选择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倾向性,如此下去,重返“丛林政治”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5.35.249.645 K3 q8 o6 f) V2 K- s

( i" u$ M. ?4 |! K& X人在德国 社区  有关各方该积极检讨利比亚战争造成的负面效应。有媒体报道,北约内部普遍用“灾难性成功”形容利比亚战争的“胜利”。比起付出惨痛代价换来这样的胜利,巧妙地避免战争要好得多,相关国家在战前和战中不断强调的政治解决等方式应该得到更多重视。这样的反思是必要的,虽然历史无法改写,但可以为未来处理类似棘手事务提供现实的借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