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中日学者荧屏激辩敏感话题

「刚才宫崎先生居然会说出来‘中国侵略台湾’,请您解释,(如何理解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中方委员汤重南义正辞严。2 A4 F* {  k. [. T) {) }
. \+ Y& d/ k: g# N1 c8 w# e! S
「他说错了,改了说法了,我改了,他是叫出动军队,动用军队。」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石井明慌忙帮著打圆场。
8 S6 J3 Q5 a" k8 j
* r! n8 ]6 P1 ~: Z# n' u# E9 B; N& E" \「他刚才用的是‘侵略台湾’?」汤重南强调。1 x6 U! V) S- C: ?" f5 K3 |. z- a

, {2 u" t; p8 g& n: U( u9 ]5 I「不是,改过来了,改了。」石井明回应。
9 S& w/ Z6 @3 c: N人在德国 社区
0 F2 ?! y" s# N: M) P9 c6 M2 C「改过来了可以。」汤重南说。
+ F3 x# Z% ~& i: k* z4 H. e2 m! E5 t. [4 c0 G
国际先驱导报报道,3月31日凌晨,香港一间电视台与日本朝日电视台合作举办了《中日——走向真正的睦邻之路》大型电视直播讨论会,上述画面只是这场历时3个小时讨论会的一个瞬间。8位中日外交、学术界嘉宾以及北京和东京的数十位学生参与了讨论,火药味自始至终充斥全场。
: o& {& m& g! R8 d5.35.249.64: r' C1 [' u' L2 c$ B! |) G
一直以来,中日之间的直接沟通都被认为是拉近两国国民关系的「最短距离」,实际效果如何?这次的讨论会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检验机会。辩论结束后,中方辩论员之一、时事评论员邱震海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专访,谈了他对这场辩论的看法。3 F! s7 L% O+ y4 d( B2 Y
- W* V9 U5 i: n* H. D
激辩历史和台湾问题人在德国 社区0 W& T6 }  A/ a, @

3 o8 K8 Z- H0 D虽然这已经不是中日之间的首次辩论会,但透过两国电视台同步直播却还是第一次。「双方讨论的每一句话以及观点都可以同时被两国观众听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邱震海说,过去两次都是辩论,这次定位为「讨论」,原本想创造一个更宽松的氛围,便于两国听众交流。/ C9 ^' ?4 [, \# `  |

# Z; v! h# e0 v! ]* v3 |# }但让主办方意想不到的是,节目一开场事先安排的程序就被打破,讨论还是一下子过渡到了辩论。本来打算先让中方嘉宾各讲一段话,然后日方回应一下。结果,中方第一位嘉宾汤重南发言后,日方主持人田原总一朗直接揪住其中的历史问题开始发问,形成「第一次交锋」。5.35.249.64/ N3 T) `! P6 b& A7 {" I

6 ^: `( r1 y& Z4 M% V; s8 A' q人在德国 社区「主持人根本没办法掌控话题,最后就成了大家各说各话。」邱震海表示,由于是第一次直播,有情绪是难以避免的,火药味的出现也非常正常。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台湾问题。; d& p9 c% s" J* ?+ {& c/ w4 t

. Q1 T( p& v; G' \( ^" T当日本拓殖大学海外研究所所长森本敏提到,因为地理的原因,所以日本不能不跟著美国一起干预台湾问题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立刻反唇相讥:「如果从地理的角度讲,菲律宾距离台湾比日本还要近……但是菲律宾绝不会跟著美国去,什么‘支持美军’,去‘解决台海问题’。」
$ O0 A. O+ L; n) B5.35.249.64& p, p# H# p. P) i1 T# P
这些火花令节目「非常好看」,但让邱震海觉得失望的是,由于嘉宾太多,大家七嘴八舌,话题根本无法深入。
4 _" U6 i. y1 L1 |( L, k5.35.249.64人在德国 社区. e, M( u) b1 y" c$ h: @8 `' S
「完全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5 b  z9 V1 ]* J% [
- b* L, u' T& j4 n
既然争议在所难免,最后似乎就应该分出个高低上下来,讨论结束后,也的确有网友称中方嘉宾的表现「不够狠」。9 T% Z: p' m1 y# m0 v) F  C2 s8 C; d# `8 S

, N# }/ E/ }7 l0 [# w6 \& f5 E「我觉得中日永远不要考虑谁完全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邱震海的依据是中日的「结构性矛盾太多」。5.35.249.64- o3 t) E. ~: o# k' G

2 S! a8 K: s) e3 J" f5 P4 \而事实上在直播现场,双方嘉宾完全是自说自话,日方似乎对中国如此重视历史和台湾问题感到「非常惊讶」,相反,倒是反复表达著对中国核武器、军力增长的「担忧」。5 V6 ?/ O# A' w: Q

9 t  {7 }' G. ?2 y0 `* K  V在邱震海看来,目前中日两国所要做的是,首先要让对方听到你的声音,其次是理解你的声音,然后表示尊重你的声音,进而才可能在尊重声音的基础上尝试双方相互接近。「现在不只是专家学者,中日两国老百姓其实也完全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积压的矛盾太多,一直都找不到释放的出口。」
! p+ R+ A$ |! P1 v/ j# b- L- c' y; o; \7 k
不敢恭维日本媒体
. v( z0 m1 i1 ]  a4 N% X* ?* E0 y- ^/ Z" J' u/ y4 `# w* b
这次讨论会是由于双方电视媒体联袂主办,其中凤凰网也对此做了网络同步直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成为中日国民直接对话的桥梁,这种形式在以往并不多见。
8 ]8 k: F7 e/ \$ Y5 R, S( ?4 k# d# H
在肯定媒体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针对日本人有时喜欢拿「新闻自由」做挡箭牌的现象,邱震海明确表示「不敢恭维」,「这是日本人惯有的伎俩,就是用‘新闻自由’来掩盖政府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j+ H, B1 v' Q8 X3 A$ K: M5 H5.35.249.64人在德国 社区4 x( }1 [+ g$ {6 h* }) l
曾留学德国的邱震海说,在谈到历史时,德国人已经对某些问题形成了非常严厉的规范,哪里怕是很轻微的言论,都可能触犯某些规定。相比之下,「自由民主国家」其实成了日本政府逃脱应该承担「监管」责任的借口。
: Y3 n- c% n% z' A6 I& k$ {$ A# D' |( W* \1 q, g
对话要「掏心窝子」6 W+ H! r$ s0 H3 }& K3 @* U/ B3 P

$ j) A9 [: G; ?- z! s1 D1 k9 t( T( @「中日民间不是因为互相理解而不喜欢,恰恰是由于彼此不了解而不喜欢。」辩论会之后,邱震海表示,无论中方还是日方,虽然有那么多分歧,但都是希望双方保持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基本共识。
7 L. E- V' d. ~5 ^, ]5.35.249.64* @1 H( o6 m& H
同样,参加讨论的日方代表也表达了与中方保持沟通的意愿。在直播前一天晚上,双方的内部筹备会开了很长时间,席间一位日本专家就表示,明天不管有多少分歧,大家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说掏心窝子的话」。" t, j( r: }2 @

) N" q3 |2 f, y, e「不能期待短期内达成共识,但至少这种态度和创造的氛围都是很积极的。」邱震海表示,中日关系的未来一定是双方互相接近的过程,随著这种沟通慢慢增多,就可以逐渐剥离情绪化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好的进展,「我相信可以做到这一点。」
7 X. X- @1 _  t' U+ q

  s0 i1 j/ x. |7 e/ Q5 ]% J5.35.249.64[ 本帖最后由 日月光 于 2007-4-6 16:57 编辑 ]

Geschichte.jpg (64.14 KB)

中日学者荧屏激辩敏感话题

Geschicht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