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7660
- 威望
- 4102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一条窄窄的巷弄,两旁整齐相对的红色大门,一条黄狗懒洋洋地卧在巷口。再往里走,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过的巷弄前方,一位白发老人呆坐在暗巷里的家门口。几位老妈妈在屋檐荫凉下拉着家常……老门、老椅子、老灭火器、老狗……台湾正渐行渐远的眷村又迎来了2007年的春节。
1 ? K( J8 X) X* } v/ B( Y5 T; [9 p+ `7 w z" \ A
眷村是时代的产物3 G1 R" f; @; K* _
5.35.249.64) J: a+ d) ?) `. Q' p9 [$ R) y
眷村并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台湾当局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给军人家属安排的居住地,是时代的产物。1949年,大约120万来自大陆的国民党军人、军眷、流亡学生及企业家、公务员等,背井离乡随国民党政权迁往台湾,其中60万是军人。他们随即进驻台湾各大军事要地。这些逃难的人几乎没带什么钱,家属当然也没地方住。为了免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台当局动用从大陆带来的黄金对他们进行了有计划的安置,无法安置在营房或随军移动的眷属,就暂住在学校、寺庙、农舍或牛棚里,有的还自行搭建了简陋的临时住所。这就是眷村,也是台湾最早的社区。据统计,当时全台湾共有眷村763个,眷户96082家。/ N$ S0 H6 H+ K9 ], S+ ?; d" g9 M1 e
2 Q$ r, X# E2 F) S( z* G5 w$ u 眷村是个独立的小社会
/ i, r" P) |8 Y6 p P
9 P: J3 `- b3 H. V8 ` 眷村的兴建是从1956年开始的。这一时期陆续兴建的眷村,称为早期眷村(老旧眷村)。当时由宋美龄发动“民间捐款”,以“捐赠”方式分配安置军眷居住。当时的住宅以平房为主。在接下来的10年中,平房式军眷住宅一共兴建了10期,共计38100栋,分布在台湾全省各地军事要塞中。/ k: F4 a# Q+ v% [5 u
: p7 N3 @: e- ^ Z4 d: E, r 眷村中的住房有着一定的等级,分为将校官的房舍与普通士兵房舍,两者在环境上有明显差别。眷村内设有学校,村外围有部队,并配有机枪碉堡,整个眷村俨如军事要塞,严格区分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的来往,就像一个独立在台湾之外的小社会。5.35.249.646 o* C" [" Q- r+ l
至死不渝的“祖国认同”感
/ f, O* v: C+ D% h: \
0 ?& R2 |3 }# p, Q* d 眷村人的政治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在台湾,“眷村”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政治含义,等同于反“台独”。当年迁往那里的人,都是从大陆过去的国民党军人及家眷,他们服从于国民党,是国民党最忠实的拥护者。在迁居的早期,每逢重要节日,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要悬挂“青天白日旗”。; `5 O( k7 ~; E9 U5 X
* {8 u( W. u, b+ E4 r6 s
不过,随着国民党失去执政权以及党内分裂,这样的场景在近年来已经不多见了。尽管眷村人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变化,但反“台独”的理念一直不曾动摇过。自从民进党上台以来,时有抛出“台独”言论,几乎每次都会遭到眷村人的强烈抗议和反对。他们有着至死不渝的“祖国认同感”。在他们心中,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土地。5.35.249.64) U- X5 G' F0 M( w, Y k, v
1 x+ ~ t( G9 w$ g% i' O! [人在德国 社区 听着方言上课重视子女教育5.35.249.64/ X8 f+ ?+ I3 p6 |8 H
6 ~& ?7 D4 ~5 s* C. d9 ?2 a
在台湾,还能听到大陆各地方言的地方,恐怕只有眷村了。当年随蒋介石到台湾的军队中,有大陆各个省份的军人,于是在眷村的公共场合里,常能听到操着各地方言的人们在交谈。
: ^1 Q- W* A6 p, U( \. e- V* D! q7 w, Q4 {/ c- L: O
眷村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眷村的书本与本土学校的不同,这里非常重视文言文,大部分老师是当年在大陆的私塾先生。: h; x% i' N. Y/ m% [7 n g
- Y( @+ D& j/ b, O6 J% K 这里孩子的父母大都在军队任职,所以,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孩子高中毕业后,都选择到军校深造。其余的就会到村外的大学与本土人共念大学。有调查表明,在台湾从事科研、技术的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是从眷村里成长起来的,而在从事贸易经商的人中,台湾本土人却占了绝大多数。可见,眷村的家长更加注重对子女的科学教育。5.35.249.64( V- V1 T# |% C k3 b
' w" A l* _/ @ ?0 ^6 G& ^ “外省人意识”强
b; u& ?/ d; J( T7 u( |0 P- `! O2 W( Y7 Z( s" ~" d0 g, |
台湾的眷村大多建在台北、桃园、高雄等接近军事基地的地方,全部属于封闭状态。眷村里医院、商店、邮局、学校等公共设施齐备,所以眷村人没有大事,一般都不出村子,在这里形成了他们封闭的生活圈子。5.35.249.64! D" s8 i3 O* _% E# G
" H" T2 m8 m! \( [/ l$ K# j; R; \1 s
这种封闭状态也形成了眷村人非常排外的性格。每当碰到村中打群架的时候,那打架双方就一定是眷村人与台湾本土人。有时候是眷村人一同赶走来自村外的小偷和流氓,有时候是眷村人帮助受欺负的眷村人,与村外人大打出手,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在学生之间。可以说,眷村的孩子大多都是在打架中度过童年的。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很少发生了。
Y2 Y2 `3 ]6 m& T5.35.249.643 R/ k2 [1 k8 K" H4 G
眷村人以一种难民的心态到了台湾,当时本省人和外省人的比例接近于85%∶15%。在陌生环境的包围下,眷村人选择了自我偏爱,这种强烈的“外省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本省人的融合。当时每个眷村只有一部对外联络的军用电话,全村与外界互通信息全靠它。另一方面,眷村内部又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汇集处,这里的人们大多适应性很强。据说,当时眷村没有谁家是关着门的,都是前窗挨后院,一家出了事,大伙都会去帮忙。小朋友之间就更是如此,大家每天一起上下学,如果和本省同学打架,大伙都一起上,“团结、有情有义”也是眷村的特色之一。
' z/ D* _) o; R. I/ Z
! Y8 F; A; ~- r( H% R 眷村出了不少名人1 j3 m; Z2 D1 [2 A7 R2 G* Q
& _) x8 u5 g6 {4 j% ?! O 谈到眷村,就不能不提从这里走出来的名人。政治人物中,宋楚瑜是最出名的一个。他当时住在士林眷村,童年生活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除了蹲在地上打纸牌、玩弹珠外,就是到地里挖番薯。另据了解,璩美凤当时还和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吴小莉住在同一个眷村,两人是同学。
; O% p: o5 N% V' g* `( `( o' i/ Q3 F/ q
# S* p/ H5 \& P5 b, m) r% a2 m5.35.249.64 眷村出来的演艺界人士就更多了,如李立群、刘德凯、胡慧中、邓丽君、杨德昌、林青霞和任贤齐等。
& \3 j% k, c- N; H# B0 |5.35.249.64 h. Q/ G9 z8 I; i) ~- N
眷村是个很奇特的地方,因为眷村的存在,丰富了台湾的文化,同时也使得台湾和大陆虽一海相隔,却血肉相连。现在的眷村大部分已经拆除改建了,眷村人的后代也逐渐融合到台湾现代社会中。
8 J8 D7 J% H l- I! X$ A- K馒头拉面受欢迎 烧饼夹着油条吃9 H; r8 H; e# \" L
. \. q! P$ V0 ]& a9 q3 d, k
眷村就像个小大陆,融汇了大陆各省人,同时也融汇了各省的美食。如果说在台湾其他地方吃不到馒头、凉面、麻酱面、酸辣汤、油条和烧饼、东北的酸白菜、山东水饺、四川粉蒸肉的话,那么这些食品在眷村里都能吃到。其中有两样食品最受欢迎,那就是山东大馒头和四川牛肉面。; F, R) ~4 b7 b' u! P
4 C3 d, Z6 t* F! c* [3 X$ A" @人在德国 社区在眷村人中,来自山东和四川的人相对较多,他们带来了当地的大馒头和牛肉面。这两种食品现在在台湾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餐桌主食,而且几乎随处都可以买到。但是,要吃味道最正宗的,还是要来眷村。因为,台湾人的主食向来是米饭,这两种带有浓郁北方特色的食品让很少吃到面食的台湾人感觉格外新鲜。
$ }5 n$ Z& T4 c( @4 M. |4 r- J7 f人在德国 社区
" V$ K1 ]$ x. b8 G! K* G5.35.249.64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台湾人吃油条和烧饼的方式非常独特。自从这两种食品流传到眷村以外之后,可以说占据了台湾人的早餐市场,但他们吃的方式却非常特别:用烧饼夹着油条吃。据一位台湾本土人说,当初油条和烧饼从眷村传来后,台湾人都非常好奇,也不知道如何搭配食用,后来看见一位眷村人把油条夹在烧饼中吃,就以为应该这么吃,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把这当成了固定吃法。
& q6 B, @, `* ?) N3 Y人在德国 社区" M, c8 V) Z- w
沿袭大陆春节习俗鞭炮声彻夜不停
/ s4 i+ u4 G' x8 |0 R- J人在德国 社区
$ Y/ ~9 ^4 z4 [3 J 虽然都是中国人,但对于过春节的习俗,眷村人和本土台湾人也有着不尽相同之处。放鞭炮是最具春节特色的习俗了。在眷村,每年的除夕夜,鞭炮几乎要响彻一夜,而这在眷村之外,是绝不可能的。+ g# Y, U9 S2 V; n+ I
) [" |& s. M+ F5 }0 b0 M2 | 紧靠台湾左营军港的眷村,每到除夕夜一过零点,全村都不约而同地放起长串鞭炮,曾经有过一串鞭炮放了1个小时的纪录。这时,左营军港内的上百艘军舰也同时鸣汽笛庆祝新的一年到来。再加上相邻的果贸、海光、自助、自勉、自励、复兴、胜利等都是上千户的眷村,这些村子会一个村接一个村地燃放鞭炮,一直到天亮。经常会有人因实在太困先睡了,而醒来后仍能听到鞭炮声。巨大持久的鞭炮声,往往把小猫小狗吓得四散奔逃。所以,每到大年初一,眷村的街面上还会出现家家户户寻找自家猫狗的场面。(作者 汪明)人在德国 社区1 `. }4 _, j; K+ S2 U
2007年02月22日北京晚报 汪明 |
-
-
26061.jpg
(25.45 KB)
-
-
35921.jpg
(35.08 KB)
-
-
38407.jpg
(37.51 KB)
-
-
41869.jpg
(40.89 KB)
-
-
73657.jpg
(71.93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