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柬国有个华人村 衣食无忧夜不闭户

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挝三国接壤的大山深处,有一个200多名华人组成的村落。这里收不到广播电视,但竟然有所正规的中文学校。村民们还盼着明年到北京看奥运。: p* K: b5 A5 T. C

* `# C( l  q- Z, W9 V* C5.35.249.64以捕鱼为生多来自广东人在德国 社区" X9 G* C' ^& }$ l- [1 c  T
6 O- |; T# l6 U2 A
世界新闻报报导,记者一大早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出发,到达拉达那基里省的云西村时天已经黑了。华人村就坐落在县城边的云西河对岸。
9 g6 u0 r0 {+ G5 r2 t人在德国 社区# c) S2 O4 n7 l; z; d6 n3 _
村里共有四五十户人家,200多位华人。村民的房屋大门全都面向云西河,各家门前都有一个通向河岸的缺口,村民称之为「家码头」。穿过一幢幢错落而建的小楼,记者来到柬华人理事会会长张玉芬的家。
3 P: O% u/ z+ Q. {$ U1 u
0 w; V) P" a, n/ d张先生的家是一座木质的两层小楼,共有七八个房间。一楼开了一家小商店,为村民提供日用品服务。张先生今年60多岁,他的父亲来自广东省惠阳,他是在柬埔寨出生的。据他介绍,云西村的华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河对岸的县城里,那时大约有600多位华人。1979年波尔布特执政时期,大部分华人出逃,许多人移居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没有外逃的则被赶出城镇,来到河对岸定居谋生。
: d8 Q5 z/ C/ [( H. @5.35.249.645 i. \% L3 Y. P  m6 {# a. t
村中的大多数住户以农耕和捕鱼为主,部分人家还兼营农用物资和服装鞋帽等日用杂货生意。张先生说,由于云西河隔断了村子与外界的联系,村民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不过,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可称得上是衣食无忧。
% b7 F  v: O; i& V. d& N7 Q
- _9 N2 S, Q  W; g: J5 N人在德国 社区保持客家习俗村里夜不闭户
! G8 P: W# o" B, d9 e: V/ D) O* Z人在德国 社区5.35.249.647 m+ G( z/ `: d* W; T
由于村里的华人大多数来自广东省梅县一带,因此,他们平时都用客家话交流,而日常生活也保持了传统的客家习俗。
5 I0 C5 A6 y$ L
, U  Y1 y8 U9 l+ }" F$ ?6 N( B. B+ }5.35.249.64虽然是华人村,但村里住的并不都是华人,还有几户老挝人和柬埔寨人。他们是在华人搬到这里后来此打工谋生的,后来便在这里安了家。对于这些外来户,村里的华人们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接纳他们成为村中的一员。现在,村里的华人除了能说广东话、潮州话和普通话外,还能说柬语和老语。1 d4 @" g+ t+ \* b' L0 X

; G( j9 c) D" t/ ~在华人村,华人的经济状况明显比其它族裔好,因此带动了其它族裔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张先生说,村里完全可以做到夜不闭户。
) M) t( T7 m7 |% j" B5.35.249.64, v* d$ P' n2 o
采用双语教学宣传中华文化
( Q; R  [' R4 {! w- q, f. T& m- ]; T人在德国 社区0 p8 a, }5 r$ s0 l- ~
令记者意外的是,在这个异常闭塞的小镇里,竟然开了一所正规的中文学校。由于学生不多,只有40多人,因此学校实行半日制教学,采取柬文、中文双语教学。学生大多数是村里的华人子女,也有老挝和柬埔寨人的子女。上课采用混合制,学生年龄大小不一。
7 B% D5 B# O7 \5 Y. f9 z: m& t2 D: a
学校共有7名教师,其中2名受当地政府聘用,除了从政府领工资外,村里每月还给他们7万柬币(约合18美元)的补贴。人在德国 社区2 o1 X/ F7 W3 H
) T9 D& c& H) V2 k% D( u% |
此外,还有一些热心的民间组织资助这两名教师,给他们每人每年2400美元的工资。2005年3月,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也派一名援教老师驻校一年,支持村里办校。
' S& j  b# }/ E6 i: Z" M人在德国 社区
# y2 P* c7 h5 |4 K6 x& S5.35.249.64村里有一间小图书馆,就设在张玉芬的家里。记者流览了一下,主要包括中文词典、中小学课本、科技书籍,以及中国古典小说等书。虽然几百册的藏书并不算多,但在这个既收不到广播电视,也订阅不到报纸杂志的地方,无异是一块可贵的文化绿洲了。人在德国 社区* w. y5 s$ Y( K, [( [

  J8 Q( `# [3 P( ^" F! @难忘中国军官关心奥运盛事  u; w$ }  V+ ?6 u+ ]4 u6 H
5.35.249.64: Y' z) m; d6 q
张玉芬对记者说,他们虽然远离中国,但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自己的家乡。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几年前,两名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维和任务的中国军官特意到华人村慰问他们。
8 ^- H1 p& I1 w$ \9 v. c人在德国 社区; _8 l) l  w4 K+ ~5 g2 y" W
当时,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任军事观察员的中国军官陈方明和颜昌祥,听说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华人村落后,立刻翻越上百里的山路来到云西村。两人一见到村民们就说:「祖国没有忘记你们!」5.35.249.64# ^# d0 E: @* o2 J* A( x
4 x! q) ~, k) D# ?
张先生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还向记者展示了当年两名军官赠给他的纪念品和他们的合影。纪念品是一只毛泽东百年华诞的银元,而照片里还是满头青丝的张玉芬现在已经两鬓斑白。
* w, `. Q) k% b" m4 [0 r; \
+ j0 ]5 Z7 `* e* N* F! u张先生说,两名军官的慰问,大大增强了村里华人的自豪感,也让他们更加关心祖国的发展。他们每天都兴致勃勃地谈论中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张先生还对记者表示,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时,他一定要到北京去看看。
) o4 H( ~0 `$ Z8 ?% f/ {
; K+ h/ U5 s1 i0 S* n华人村开发特色旅游人在德国 社区4 K2 j: j% J" Y( N0 Z, z" ]( S5 f6 Q, [  P
人在德国 社区3 t$ v3 i9 U* ^# ^) v/ z2 D7 V5 }
随著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华人村感兴趣,来旅游观光的人也渐渐增多。华人村开始考虑发展旅游了。张玉芬就计画开一个家庭式旅馆,专门接待外来游客。
- i" [' n' |  ]* j: V4 |3 U' ]( u! y: _1 w- q0 K1 U
2005年上半年,村里还重建了本头公庙。这是村里的大事,也是增加旅游景点的具体项目。其开光之日,拉达那基里省的副省长专程出席剪彩。他讲话时说,希望华人村发展华人文化,促进本村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带动四乡八邻致富。

CAMBODIA.jpg (77.6 KB)

柬埔寨的云西华人村仍然保持著客家习俗。

CAMBODI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