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思想改变中国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辞世10周年之际,中国决策高层考虑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以“和谐社会”的主张实现邓小平当年提出“共同富裕”的理想。
/ z% `; O7 c1 N* k人在德国 社区武汉大学德语系和经济系退休教师丁安心(音译)的书柜里摆放着不少德国经济学家著作的中文译本。这其中包括他自己翻译的德国著名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的著作《均富论》和《通往社会市场经济的道路》。“之前的中文译本是从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的,里面错误很多。” 丁安心说。5.35.249.641 u( ?# @* A( J/ o6 L( y5 n
90年代,当艾哈德的经济理论最初传到中国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经济还是在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理论指导下。当时北京方面不惜代价地追求经济增长,并以此将中国经济迅速弹上世界经济第三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在当时只是吸引了一些经济学研究者,没有引起政治局的兴趣。这种情形现在正在发生改变。
- c! z8 J' s) o  q$ z; F0 A5.35.249.64邓小平理论的设想是在中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要把中国经济从以破坏环境、掠夺性开采资源以及造成严重两极分化为代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带入“和谐社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强调,人代会的工作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U; j$ T5 `% ]/ \) ?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把维护社会均衡、平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上工作日程。胡温将在今年秋天召开的党代会上提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执导思想。他们的目标是,实现内部环境发展的稳定性。此后中国可以崛起成为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国。5.35.249.64- e; C) |7 ^3 p. k. e1 B
“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德国技术合作公司驻北京公司工作的法律顾问尤利乌斯表示,目前中国有关实现社会市场经济的讨论越来越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参与商讨草拟中国福利社保方面的法律。德国联邦社会法庭法官哈姆布什10多年来一直担任中国法律界的咨询顾问。
% A' L4 W& h5 {7 j3 a. s
& ~' T, W* @& K' }在中国已历经8年讨论的物权法今年春天有望在人大会上最终讨论通过。该法草案就是借鉴欧洲相关法律拟定的。 人在德国 社区% b. G' m5 v! |7 k, u! G4 D& H7 N* t

2 u# k0 Y  c8 g7 _; D# B0 i改革开放将1亿5千万中国人推进中产阶级,这当中大部分人是私人经济主、个体经济主和管理阶层人士。显而易见,中国的决策者对自由社会市场经济的兴趣远远小于权威社会市场经济。去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12集纪录片《大国的崛起》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讨论。该片分别介绍15世纪后陆续兴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的崛起过程。外界评价称,中国总结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以实现自身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