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欧盟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安全问题产生了忧虑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安全忧虑如今已蔓延到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身上,其中包括欧盟和一些亚洲国家,北京因此面临着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双重风险。" a' |# v. D+ p( |: N

+ j( k7 g6 v! u. F- v$ c最初引发上述忧虑的是3月底的一起事件,当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称,一些受污染的宠物食品牵涉到中国的生产商。近几个月来,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产品问题,矛头无一不指向中国的企业。这些问题包括产品中含有有害物质,或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等,涉及从轮胎到玩具、水产品和牙膏等一系列产品。 人在德国 社区) q+ ^( M1 g' z0 [1 V2 I% o) n9 U
( }& b( {# h& {/ n+ ~$ L
更令势态雪上加霜的是来自中国的诸如剃须刀、牙刷、打火机之类假名牌商品的大量扩散。所有这些产品都不大可能经过像正宗名牌产品一样的严格质量检验,接连出现问题自是意料中事。
1 A! X0 S, c; |9 m6 [5.35.249.64人在德国 社区5 O1 F9 z1 W/ Z! R: Z
世界海关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反伪事务负责人克里斯托福•齐莫曼(Christophe Zimmermann)说,十年前仿名牌制品所仿冒的主要是手表、服装一类商品,但近年来,仿冒者纷纷将目标转向了牙刷一类不起眼的小商品上,这些东西批量生产和发货都非常简单。
: X( C" M9 d0 C/ e
# V. l6 U4 A% J. y$ n2 {“以牙刷为例,”他说,“一个集装箱里能塞进80万把牙刷,它们几乎用不了什么成本,可到了市场上,一把就能卖好几美元。”* c; [. Y/ _; f! L" T% P

8 B, b. s2 n% B3 k( k3 m* T4 Q5.35.249.64鉴于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任何需求下降的迹象对它而言都是一种威胁。中国官员已承认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系统性问题,但同时也表示,外界近来对这些问题的反应也未免有些过激。
: L5 D0 W, q; b3 t- c% Y' S
1 z) h% g! y# o" ^7 k5.35.249.64虽如此,现已有更多的国家加强了对进口产品的检查力度。继今年5月中国产牙膏在美国等地被发现含有二甘醇(一种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的化学物质,常用于防冻剂)后,欧盟下令其成员国的卫生安全部门定期报告近期是否发现有仿冒或不安全牙膏进入欧盟市场。 3 y4 V+ u4 S6 m; F1 H7 Q

3 ?. d' ~  a3 J3 v: R, I0 e) Z5.35.249.64欧盟官员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与中国方面协商,在欧盟监管和检查部门的协助下在中国施行欧盟标准。欧盟发言人海伦•科恩斯(Helen Kearns)说,与中方就此问题进行商讨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欧盟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务专员、保加利亚人麦格丽娜•库尼娃(Meglena Kuneva)将在本月底前访华。据欧盟官员称,届时她将把包括牙膏在内的近期案例摆到桌面上。 5.35.249.640 R# g  e; F- s$ K
人在德国 社区( A# J6 T; O3 Z5 ?, S4 E5 ^: v  q, E
为了杜绝不安全食品的进口,有关各方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周一,欧盟下属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与美国FDA签署协议,今后双方将分享有关科学信息。
( s9 v% v6 s+ {; L0 k2 ^' i人在德国 社区
5 X# p/ I7 c8 E; F, X7 {人在德国 社区其实早在去年欧盟就建立了一套快速电子预警系统,以应对由不安全进口产品引发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商品。该系统的特点在于当欧盟27国中任何一国的海关人员发现危险进口品时,他们能够立即通知其他成员国的检查人员。欧盟的关注对象涉及产自中国的所有消费类商品,既包括玩具和打火机,也包括牙膏及香水。
! @( ?( Y$ R8 p) P4 P& C! `
% u2 P* B, w* ~! s4 k/ ^5.35.249.64在欧盟各国去年以“不安全”为由截获的924批货物中,有48%来自中国,涉及金额相当于欧盟从中国进口产品总货值(以美元计)的15%。欧盟对此的解释是,之所以拒绝这些商品入境原因有若干,如存在伤害或触电隐患、存在起火或发生火灾的风险,此外还包括窒息隐患以及含有不同程度的有害化学物质等。% ]+ l' @0 b( a* |) D

' v5 y7 c2 j  u0 V* e5.35.249.64由于之前内地突然爆发的健康问题曾一度殃及香港,因此如今内地食品在当地也招致了更多怀疑的目光。香港最大连锁超市之一百佳(Park N Shop)本周在当地某杂志上刊登广告,称其在香港同行中率先引入先进系统,店内销售的每一批内地新鲜蔬菜中都贴有一张条形码。
2 d) L2 v% N- Z$ _
  q, U$ x# f$ {6 e. F这则广告不仅打出“有源可寻,食得放心”的口号,还附上了一张实物照片,条形码显示了蔬菜出产的农场名称、地址以及其他细节信息。人在德国 社区% m0 A) L5 |( [' G, ~
5.35.249.642 v2 j9 `: x0 U3 c- d
百佳在港澳两地拥有200多家连锁店,该公司是香港大型企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旗下屈臣氏集团(A.S. Watson Group)的成员。记者未能联系到该公司代表予以置评。
  v5 \' `1 z3 [* _5.35.249.64
% T- v- B9 _  Q% y; k! U: ~' u与此同时,中国产品在亚洲其他地区的命运也不容乐观。据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报导,三家日本进口商自上周起开始召回数百万支中国厂商生产的牙膏,原因是他们发现这些牙膏中含有二甘醇。
- N+ a4 J) n/ G7 w9 \5 q9 T* y$ J$ j- e7 z8 X  k- [% T
在马来西亚,卫生监察部门同样加大了对中国产品的审查力度。该国卫生部长Chua Soi Lek指出,他们正保持高度警惕,但实际来看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异常水平的有毒化学物质。即便如此,马来西亚卫生官员还是提醒民众注意中国牙膏里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 S3 [# g# j( R. b8 P- f人在德国 社区5.35.249.64. l9 r2 t. q4 r9 E, Z0 Z* `
菲律宾食品与药物管理局(Bureau of Food and Drugs)副局长约书亚•哈默斯(Joshua Ramos)表示,在获知北京方面于上周宣布因检查出180家生产厂在食品中使用工业化学物质及添加剂而对其予以关闭后,菲律宾卫生部门已开始对面条、糖果、鱼丸等中国进口食品实施监测。
$ W1 q$ \3 M# I/ ?: _9 j
7 E1 N" Y, y5 `5 g- R# ?- E眼下,该局正在检测甲醛等其他化学物。哈默斯补充道,他们计划向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提出正式要求,希望中方提供那些被关闭企业的名单以及这些企业可能已销往该国产品的名称。
& V' [  [4 ^/ A) Z: A1 i人在德国 社区人在德国 社区6 S& s& S. s6 `- D( C0 U
哈默斯说这里的百姓很担心,因为毕竟菲律宾从中国进口了很多食品,但同时他也指出虽然出现了此类事件,但他不认为所有中国商品都是有害的。
$ P; g  o9 r4 g# _3 `
! S& P+ }$ z. _. s4 {  `3 c5 r人在德国 社区泰国方面,其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下属公共及消费者事务部负责人尼拉特•蒂阿苏万(Nirat Tiasuwan)说,最近几周发现进口自中国的干蘑、干竹等食品有受到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迹象。他说,污染程度目前尚不清楚。
% Y; p; Z" N2 e7 O7 R# X: e& w7 T! c: D+ D6 P
其他国家则表示,目前尚未发现中国食品存在安全问题。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发言人凯伊•麦克尼斯(Kay McNiece)表示,目前他们正密切监测市面上的产品,但澳大利亚有着异常严格的检疫及海关体系,因此他们对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并没有太多担心。
- V3 ~* g: h! D, j9 l3 E人在德国 社区
6 b4 n1 a: ?* `+ q6 _/ d5.35.249.64而对于90%以上的食品都依靠进口的新加坡,该国卫生官员也表示,他们的安全监控措施十分到位,有能力将那些来自中国的问题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
1 m" D- G! b3 N  y' c& ]) N5.35.249.64+ B7 \' G' g$ ^* U
新加坡农业食品与兽医局(Agri-Food and Veterinary Authority)发言人Goh Shih Yong说,该国已拥有一套相应体系,而且还建立起了一套监测程序标准,因此在新加坡市场上买到的食品大家都可以放心食用。

2 [+ z9 k1 j- b) b9 n+ a
4 z* C- Q9 [* s$ r4 ?( r

中国公开回应对其产品安全性的指责

2007年07月02日
* l' \; \( c0 A
# V4 R  P4 s; C( h. \中国政府面对其出口商品安全问题招致的排山倒海般的批评,以及由此面临的各种新限制措施,首次摆出回击姿态。但受困于公共关系事务上的笨拙表现,以及日渐充满敌意的美国对华政治环境,中国政府要完成其使命变得愈加困难。
1 o. R0 I. F) l2 o0 m" i' ?
# j: T, T" ^: t! |. d人在德国 社区中国政府的行动显示出,其何等担心关于中国商品安全性的口水战会给“中国制造”这一标志进一步抹黑。今年前4个月,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价值高达950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20%左右。这使得对美出口市场成为中国实现其经济战略的一块关键基石。
( Z& l% v( ]: C& Z( R5 ^  W5.35.249.64  v/ Y* j# w# v
美国对于进口中国商品质量问题的炒作变得愈演愈烈,先是今年早些时候进口中国宠物饲料引发轩然大波,随后又牵连到中国牙膏、汽车轮胎、玩具和海产品。而这股潮流有可能与关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不满情绪合流,令解决两国间分歧的一切努力复杂化。, U) D2 ?1 B7 k9 e+ ]
( v7 h8 U) i4 f& o4 i" O: m
中国政府对此首先采取了矢口否认的态度,指责美国方面在夸大其词,甚至暗示美国可能为了牵制中国对美出口而故意夸大中国商品的危险性。( z2 _) t0 ?! I1 ^  _8 d
8 \/ X- D# z8 z& ]$ |0 \9 v7 K$ A
然而上周中国政府的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不但承认问题的确存在,并着手打击存在问题的厂家。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无论在国内还是在美国,都开始采用更圆滑和更微妙的手段应对此事。
! t" g7 y# t4 B, z% |* o* a- N* y# s9 [1 ^" K8 \
近年来日渐强大的中国游说团在华盛顿几乎每天都要造访国会山,他们试图淡化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关注,阻止国会提出向中国施压解决对美贸易顺差问题的法案。中国的外交人员还开始通过召开媒体说明会和散发说明稿等方式,说明存在质量问题的中国商品仅仅是中国对美出口中的很小一部分,因而中国商品的危险性不该被过分夸大。人在德国 社区! {* O# k+ s- n
人在德国 社区! Z. p+ q$ m0 D9 m, r2 N/ @; k2 o9 k
上周四中国一位高级官员在与几家媒体进行的不同寻常的会谈中表示,某些人正在故意制造一场对中国产品的恐慌。
1 x0 g' D( x4 ^0 K, L
" d% z3 M4 |% r/ H2 J' B人在德国 社区中国官员利用这次机会散发了一份题为“中国出口食品是安全的”的3页说明稿。这份说明稿称,去年中国运抵美国的食品中,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退货的比例不到1%,这一数字甚至略低于同期中国拒收的美国食品比例。说明稿称,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合格率超过99%。人在德国 社区4 l; }: p% b; Q: o& f* X& a& I2 @

5 }3 W7 q4 m, e& n人在德国 社区说明稿还敦促美国和其他国家要以“科学和公平的态度对待中国出口食品”,切勿“以炒作单独事件,误导公众形成所有进口中国食品都不安全的观念”。, j1 V2 [9 T& y2 {+ b* s! a8 r3 z- V

  ?; w& k+ _" y  R$ C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元平,是较早就出口食品安全问题作出回应的中国政府官员之一。! f8 I$ l4 d1 T% B4 y$ R' V
人在德国 社区% v& t4 W5 P% v, _) M0 }
但随着各类批评如雪片般出现,中国政府日益认识到其监管漏洞是系统性的。就在不久前,中国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中国政府官员开始日复一日的发誓要整顿其食品安全监督系统。
: ~7 P6 y2 a0 l9 B# {( c) @$ X5.35.249.64; I7 h5 L4 w, W$ b
当中国政府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了2.3万起违反食品安全有关规定的案件后,上周宣布关闭一批食品生产厂,理由是这些工厂在多种产品中掺入工业添加剂。
( R+ Z' [& _( S0 e, i+ V7 I) l" @  T2 T5 _5 t1 l: h" C
据《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导,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查司副司长韩毅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些违法案件并非孤立事件。5.35.249.64' D3 \; L) l0 \3 j5 V3 d; g

' q6 ^3 _8 [) x( A) d: `5.35.249.64上述纷争对中国而言尤为敏感,因为现在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有1年时间,中国又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在运动场馆建设上,出现食品安全之类的问题往往比较棘手,这是政府非常不愿看到的。如何确保运动员饮食不受污染是外界严重关切的问题。
4 Y7 S  K6 U4 S1 h& d5.35.249.645.35.249.640 Z/ l  k* I% o* Y9 @5 _
WPP Group PLC旗下的奥美公共关系国际集团(Ogilvy PR)中国区总裁柯颍德(Scott Kronick)表示,中国最近对质量事件的回应与过去大相径庭。过去中国政府因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而闻名。中国外交部对国际大事的回应总显得慢半拍。柯颍德已有12年在华工作经验。1 S" L. G( c2 q

4 n6 Q+ |# l* z2 |# x9 B1 t5.35.249.64柯颍德称,如果是在10年前,中国政府根本不会对此类事件发表评论,而现在他们对某些事件的回应态度甚至会令人大吃一惊。人在德国 社区: t- b, Z: [9 p; T/ X0 {" F  N$ d
人在德国 社区& y, ?0 L& W% H: ~# {) L% \
柯颍德偶尔会应邀向中国政府提供建议,观察家称,此乃中国政府向西方企业请教问题时喜欢采用的方式。
6 O) W! h* c9 T
# @; l% e6 ]! C" q他认为,中国在回应外界批评上较过去更为积极。关于中国是否已融入国际社会的讨论总是存在。而他认为这种讨论已经过时。在这一问题上,可以将中国形容成一把出鞘的剑,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的关心自己的国际声誉。
; g0 K) L9 \4 D6 \# b! R" o2 F/ C+ {0 l
不过,由于中国政府总体而言仍缺乏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塑造自身公众形像的经验,它应对目前这场争论的能力受到了制约。例如,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在上周初就食品安全问题的质疑在网站上刊登了一份公开信,但这份文件直到刊登两天后的周四才引起媒体注意。
) N; r- U8 Y  \( I  I4 y5.35.249.64
; w) k5 i6 a  E* E上月初,中国驻美人员还向国内传回一条此后被美方指证有误的信息,并且这条错误信息首先在国内媒体中被广泛报导。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声称,FDA某项含糊不清的规定中允许在牙膏中添加名为“二甘醇”的有毒物质。而质检总局的这项声明被上百家中国媒体转载报导。
1 m. L+ X/ ^" i人在德国 社区
# K$ t( `0 X& M2 u2 Q: ?0 }而实际上,被中方引用的那条FDA规定,是允许在牙膏中添加已被广泛使用的“聚乙二醇”,而不是在某些中国牙膏中发现的有毒物质“二甘醇”。某位FDA官员称,中国把化学品的名称弄错了。8 T' y, {  C' g+ |

( u" T) L" w$ ^( D1 Z+ I  N* B" Y在华盛顿的眼中,中国长期被视为在外交上最具防御心理和最不圆滑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在外交游说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但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步。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经常穿梭于美国各地,甚至乡间地区,介绍中国和中国的产品。中国的美国国会联络组现已拥有十几位外交人员。
# S8 l& [5 B; a; p人在德国 社区
3 J8 J; M( X( m, `' n* v# w2 f9 d不过,中国政府可能是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基本上避免在重大游说项目和公关公司上投入重金。而且中国官方表示,当前情况下这种做法不大可能改变。中国大陆每个月付给主要负责华府公关的律师事务所Patton Boggs LLC的金额是22,000美元,远低于以色列,甚至台湾在这方面的投入。
8 y- z; y, g. Y8 h1 n3 t人在德国 社区4 N4 u1 I9 }0 p6 p- r
中美关于出口产品安全问题的纷争在上周四进一步加剧,原因是FDA宣布将拒绝5类中国海产品入境,除非中方能证明这些海产品未含有违禁抗生素和化学物质。5.35.249.64( j. O% I7 W! H) K" z: b0 S

8 o2 _& t3 |6 }- a这项决定是在FDA及中国受到美国国会民主党议员就产品安全问题的指责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宣布的。今年5月,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House Energy and Commerce Committee)开始就进口中国海产品的安全问题质询FDA。
" D  C2 Z* p$ o6 G3 k* N: O5.35.249.647 |- |% H8 f, U. T0 T8 o# x- Y
美国民主党先是对FDA针对中国海产品的禁令表示欢迎,但随即又批评FDA的行动来得太迟,针对面也太窄。领导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附属调查委员会的密歇根州民主党众议员巴特•斯图帕克(Bart Stupak)表示,很高兴看到FDA认识到这些进口亚洲和中国海产品对美国公众健康的威胁。但令人担心的是,FDA需要国会敦促方能采取必要行动确保美国消费者安全。% Y3 H( u2 v8 \- ?. }
! Y4 ?5 J% b3 O& G8 O$ N1 L5 z
还有其他国会议员也在对FDA穷追不舍。FDA两位最坚定的批评者,一位是康涅狄格州民主党众议员罗莎•迪劳若(Rosa DeLauro),另一位是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理查德•德宾(Richard Durbin),这两人一直指责FDA对早已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和中国进口问题反应迟钝。
  x( K: ^' X" ^1 I2 ^$ J- _0 ^
1 q1 ]' G/ v# ^* m, B5.35.249.64杜宾上周四声称,FDA的禁令证明“中国制造”正迅速成为引起美国消费者警惕的标签。这两位民主党议员都在推动布什政府针对进口中国食品制定一项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协定,确保中国政府和出口商要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
+ O  u  R( \1 \% [3 R2 n  k
: |& k0 u) J6 n" j# s( V2 h" Q5.35.249.64今年4月份,中国大规模召回含有三聚氰胺的宠物食品期间,这两位议员争取到了与中国大使周文重会面的机会。随后两人宣布,中国政府与FDA承诺将合作签署一项双边协定,旨在改进对食品和药品的检查及提升此类产品的总体安全性。5.35.249.647 y+ \$ w* g/ \6 C0 u  q2 n
. p! \1 M$ |. M/ U2 |6 o
迪劳若表示,为了解决中国商品日益普遍地使用欺诈性商标、生产环境不卫生和故意添加违禁物质等问题,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 M9 s- O& z( N4 o6 N2 Q1 y5.35.249.64
' C5 Y, d. F; t5.35.249.64美国对于中国出口产品安全问题的抨击,有可能在两国之间引发小规模的贸易战,导致两国间不断相互报复。在华经营的西方公司已看到不详之兆,中国政府开始以不符中国安全标准为由将某些美国商品拒之门外。, `: _9 t# ]/ a# ^

& W8 j4 i7 i! j0 ~8 Y5.35.249.646月初,中国食品监督部门拒收了从美国进口的营养补充剂和葡萄干。据新华社报导,上周中国质监部门又宣布发现进口美国橙汁和杏仁存在细菌超标、霉变和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等问题。* v$ `9 I0 c- t
人在德国 社区4 ?. a8 P" t# Q
Levick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高级副总裁吉恩•格拉博夫斯基(Gene Grabowski)表示,最主要的危险在于中国或明或暗进行贸易战,并以其他国家不公平的对待为由关上国门。其危险在于外界会迫使中国在精神上陷入孤立境地。
5.35.249.64: t) o, v: B% i5 C4 v" I: Q
" ?$ M' H- B: P- H( V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