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7660
- 威望
- 4102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中国新闻]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污染重镇缘何成“最宜居的名镇”
2007年07月23日 光明网人在德国 社区% d5 e: y3 K. E
/ y2 v7 F0 K9 ~; ?
7月11日下午,一场瓢泼大雨冲刷着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迷蒙雨雾中,数十根矗立的烟囱吐着浓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异味,泛着五颜六色油光的污水顺着暗渠滚滚而下直扑小清河。老百姓气愤地说,全镇从里到外明明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了,却头顶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最适宜人居新城名镇”、“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上百项桂冠,并且还在继续制造着污染。(7月18日人民网)5.35.249.64: l& B) D/ p6 m0 ^& p- O/ e/ F
. B# w- Y% }6 ?# T M 一边是环境严重污染,“镇内已找不到一条清澈的河沟了”、“整个镇区弥漫着一股恶心的臭味”,一边却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适宜人居新城名镇”等众多“国字号”桂冠纷至杳来。这种强烈反差,强劲地透析出了一种事实,那就是荣誉成了当地污染的“遮羞布”。
( |. k. J4 i! q
9 L4 }* u' K+ \ E/ V2 N3 X 面对荣誉,当地干部引以为豪。可百姓怎么看?群众说,该镇的污染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上级机关对这里的污染问题不是屡屡“贴金”,而是多说一些“不”,大王镇也不至于“病”到今天这个程度。正是一次次被“加冕”和一味地放任迁就,使之滋生了依“名”卖“名”的毛病,成为监督制约的“盲区”,一些企业排污肆无忌惮,根本不顾忌受害群众的怨怒。
8 k; [9 C2 w3 F8 q1 k/ E2 w# }& P9 {0 K, e9 K) a, F
群众的指责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当地政府一味追求显性政绩、追求经济发展GDP,而置环境污染于不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监督一旦缺位,依靠唯经济利益是举的当地政府的自律来整治污染,无异于缘木求鱼。9 z2 i/ A# ~: G# M( p: f
4 o, G: S& c/ V5 _- Q' G$ A5.35.249.64 对大王镇来说,荣誉就如同“监督豁免权”。不仅监督职能部门不敢轻易说“不”,更不敢“砍旗”,就是舆论也只“添彩”而不随意“抹黑”。这种监督的缺失与乏力,久而久之导致了当地政府自觉不自觉地滋生出一种唯我独尊、谁奈我何的“大王气概”。对此,百姓毫不客气地指责,大王镇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就是被形形色色的荣誉惯出来的。人在德国 社区# g P" g4 r4 i7 v
: p; o, ~- K) T8 F% O6 L8 _' p4 z 荣誉是对先进的褒扬,是对后进的鞭策,并非一劳永逸,也非挂羊头卖狗肉。从大王镇污染情况看,显然暴露出了上级发证机关的轻率与不务实。不到现场了解,不深入群众中问一问、看一看,而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材料、听听汇报,凭感觉发证。如此黑烟滚滚的“绿都银镇”不仅是对荣誉的极大讽刺,也深深地刺痛了百姓的心。
7 l" e# S7 u! v+ t* I2 D# l5.35.249.64人在德国 社区) @% P ` i$ y- c
荣誉不是环境污染的“遮羞布”。相信,随着大王镇污染状况的日趋浮出水面,其名不符实的荣誉牌也必将摘除。但值得思虑的是,为何污染重地竟挂上了“最宜居的名镇”荣誉牌,上级有关部门该不该扪心自问?5.35.249.64/ h2 f1 m- Z2 [
& ^+ Z' v& v- r/ T---
- ?8 a+ g5 T' D6 O' {* i- M' e人在德国 社区3 w9 F$ j' B9 X& x* v1 _
山东大王镇:污染得没一块干净地方了
; t* ^- v, {1 a: s0 t6 A$ b- m5.35.249.64, d9 @" ]4 t7 q, l3 z6 q& H
2007-07-19 新华网
+ ^; q& d5 I! q) _ |) W' S8 P) w% z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污染严重,全镇从里到外明明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了,却头顶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最适宜人居新城名镇”、“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上百项桂冠,并且还在继续制造着污染。“形形色色名不副实的荣誉已经惯出了一个‘污染大王’,别再不负责任地给大王镇乱戴‘高帽子’了!”当地一名干部说。(7月18日《经济参考报》)
5 N5 p7 z7 W1 v; E2 f" i) Y
1 }- ?8 n0 h; P% q7 o 据报道,在大王镇内已找不到一条清澈的河沟,空气污染也很严重,地下水污染更是让人忧心。去年4月初,山东省有关部门组织暗查,取样监测大王镇外排水水质的织女河三座楼断面,COD高达580mg/L,超标2.87倍,织女河成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同时,污染也给大王镇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后果:仅在大王镇高卜纸村,2000年以来,村里的癌症发病率比以前提高了许多。“癌症患病率的正常值是0.05‰,而我们村的癌症发病率达到了2.5‰,是正常值的50倍!”
4 O2 a, v% I$ \9 A G& X+ j) q
9 J- w* f# N' e) z) y. R5.35.249.64 为何一个污染如此严重的乡镇,却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经济实力雄厚。大王镇目前是全国百强镇,全镇现有三家全国500强企业和两家上市公司。2006年,该镇利税、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山东省乡镇前列。 4 T( l) O7 K8 h5 ^7 f0 X5 \$ M; {
/ f) L5 L# S0 d1 V 因为经济实力雄厚而拥有多项桂冠,其实并非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这类现象在全国可以说比较普遍。在一些地方,只要经济实力雄厚,各项荣誉好像就长着翅膀一样飞落过来。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环境优美的地方,即使环境再好,往往也难以获得诸如“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最适宜人居新城名镇”等桂冠。 5.35.249.64' M) A/ R0 z% A+ C, u5 v1 W! q
5.35.249.64" X/ V0 g. M4 d6 i: N+ r
荣誉紧随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有实力去参加各项荣誉评比。在一些地方,如果想获得荣誉,是要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运作的,没有经济实力,就只有靠边站的份。其次,在片面理解“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把各项荣誉当作是“奖赏”,只要你经济发展上去了,“荣誉”就归属于你。
$ o4 n: w% a% k4 g) l# ]; h# w4 L. Q/ V( ~" W" I
经济实力决定荣誉归属,这是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这个“污染大王”获得上百项桂冠的根本原因。而这从另一个方面不也正揭示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屡屡难以得到有效治理的真正根源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