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中国科协2011年海智计划研讨会暨联席会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1年海智计划研讨会暨联席会议-中国海智大会(浙江·绍兴)定于2011年8月26-28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举办。现将有关会议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集聚海内外高端智力,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会议内容 
 
1、主旨报告:邀请国家部委级领导、著名海外华人科学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做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发展的主旨报告。 
 
 2、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联席会议。 
 
3、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围绕绍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举办“绍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主题论坛,举行海外科技团体和高层次人才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成果和可产业化项目信息专题发布,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与绍兴相关单位技术项目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的对接签约等活动,探索建立绍兴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团体长期合作的机制与载体等。 
 
4、参观考察活动:组织与会海外代表在绍兴市内开发区及各县市区高新产业园区参观考察及项目洽谈。 
 
三、时间和地点: 
 
   报到:8月26日(五)全天  
 
会议:8月27日-28日 
 
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四、参会人员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科协分管外事工作的副主席和国际部部长; 
 
2、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科技团体负责人、专家学者; 
 
3、海智计划参与单位的负责人和项目主管代表。 
 
五、提交材料 
 
请感兴趣者把下列材料发送至recruitment@fcpae.com: 
 
1、根据《绍兴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导向目录(2011—2012年)》(附件3)填写对接项目表格(附件2)和会议回执单(附件1)。 
 
2、在回执单中标注希望参加的海智研讨会分组,并提交2000字以内的中文WORD版本发言稿。 
 
3、最新的中文个人简历和彩色近照,并提供个人百字简介(将用在会议名册中)。 
 
海智办将根据感兴趣者提交的材料确定最终正式邀请参会人员名单,具体国际旅费补贴金额在正式邀请函中说明。 
 
  
 
六、会议费用 
 
会议将给予受正式邀请参会的海外代表免费食宿和部分国际旅费补贴。 
 
  
 
附件1: 
 
  
 
2011年海智计划研讨会暨联席会海外代表回执单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国籍 
   
 学历 
   
  
研究方向 
   
  
工作单位 
   
  
担任职务 
   
  
海外科技团体 
   
  
担任职务 
   
  
海外联系电话 
   
 海外传真 
   
  
海外手机号 
   
 国内手机号 
 关于召开中国科协2011年海智计划研讨会暨联席会议—中国海智大会(浙江·绍兴)的预通知   
  
护照号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行程安排 
 
(抵离绍兴日期) 
   
  
是否需要英文邀请信 
   
  
是否需要签证邀请信(如需要请注明右栏信息) 
 Full name as in passport: 
 
Nationality: 
 
Occupation: 
 
Passport number: 
 
Place to pick up visa: 
 
Date of entry: 
 
Date of departure: 
 
Place toenter: 
 
Place to visit: 
  
希望参加研讨会分组(请选择一项并提交2000字以内发言稿) 
 1 生态资源环境 
 
1 企业自主创新 
 
1 海外人才战略 
 
1 医疗卫生健康 
  
  
   
   
   
   
   
   
   
   
  
  
 
附件2: 
 
 对接项目情况表(请参考附件3填写) 
 
项目名称 
   
  
联系人 
   
 电 话 
   
  
电子信箱 
   
 传 真 
   
  
所属行业 
   
  
项目介绍 
 
(可另附纸) 
   
  
现有基础 
   
  
预期目标 
   
  
资金情况 
 
(投资估算) 
   
  
合作方式 
   
  
 
  
 
附件3 
 
  
 
绍兴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领域导向目录(2011—2012年)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一)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经济(中)型轿车、重型车、SUV、中高档客车; 
2.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制动器总成及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3.新型汽车电子产品。 
 
(二)新能源汽车及现代交通装备 
 
1.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整车; 
 
2.电动汽车电池及电池控制系统; 
 
3.电机及驱动系统、电驱动变速系统、车载充电器、专用动力耦合及传动等电动汽车专用系统和器件; 
 
4.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配套用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 
 
(三)成套通用装备制造 
 
1.大型、数控、精密、高效机械成型加工装备; 
 
2.四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功能部件开发制造; 
 
3.高精度加工中心及开放式数控系统; 
 
4.大型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5.高速、智能、节能电梯和超大型起重机械。 
 
(四)装备工业基础件制造 
 
1.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 
 
2.精密轴承及各种主机专用轴承制造; 
 
3.航空航天及核电等重大装备配套件。 
 
(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高压和超高压、环保、低耗、高性能输变电设备制造; 
 
2.数字化、智能化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关键电器件; 
 
3.变频调速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 
 
4.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5.智能化自动焊接设备; 
 
6.高压、特种、复合线缆及超细、特种、专用漆包线; 
 
7.微型、特种及节能电机; 
 
8.新型节能电动工具。 
 
(六)专用设备制造业 
 
1.高端纺织装备制造业 
 
(1)机电一体化新型无梭织机及针织设备; 
 
(2)节能、节水和环保型染整设备; 
 
(3)新型丝绸系列设备; 
 
(4)化纤长丝后加工设备; 
 
(5)宽幅、智能化无纺布生产设备及高档地毯织造设备; 
 
(6)高速化、智能化、功能型机电一体化产业用纺织品制造设备。 
 
2.军民结合制造业 
 
(1)无人驾驶飞行器、航空电子和航空材料; 
 
(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业务遥感卫星系统; 
 
(3)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及系统软硬件产品、终端产品开发生产; 
 
(4)便携式卫星天线和短波固定站小基础测向系统; 
 
(5)光纤陀螺技术、特种光源和特种光电倍增器件; 
 
(6)水下声纳技术应用产品; 
 
(7)无线传感网系统和数字安防产品; 
 
(8)红外监测及传感系统。 
 
(七)船舶制造产业 
 
1.舱室设备、船舶控制与自动化系统、通讯导航、仪器仪表、辅机等船用关键配套产品开发制造; 
 
2.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装备及配套; 
 
3.游艇等海洋休闲设施设备。 
 
(八)仪器仪表制造业 
 
1.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检测检验装置制造; 
 
2.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 
 
二、新材料产业 
 
(一)新型纺织材料 
 
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2.高性能纳米纤维; 
 
3.高功能聚苯硫醚纤维; 
 
4.无机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5.高附加值差别化、功能性纤维; 
 
6.高新技术纤维及新型产业用化学纤维。 
 
(二)电子信息新材料 
 
1.高性能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 
 
2.节能环保永磁铁氧体材料; 
 
3.高频、高µ、低损耗软磁铁氧体材料; 
 
4.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元器件、激光晶体等光电子材料; 
 
5.半导体单晶硅材料; 
 
6.铌酸锂、钽酸锂等压电晶体材料; 
 
7.石英晶体材料和相关的结构材料; 
 
8.集成电路用关键结构材料与工艺辅助材料; 
 
9.电子级超净高纯化学试剂,无铅焊料,覆铜板材料。 
 
(三)新能源材料 
 
1.太阳能电池用大直径硅晶片; 
 
2.太阳能电池用增透自洁超白玻璃、背板材料和透明导电新材料; 
 
3.动力、发电电池用电解质、正极材料、离子交换膜等材料。 
 
(四)新型金属材料 
 
1.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和镁铝钛合金材料、金属粉体和功能材料; 
 
2.电子信息、电力电器、海洋工程、建筑用新型有色金属复合材料。 
 
(五)新型化工材料 
 
1.高性能硅橡胶、新型硅油、有机硅单体及下游高档产品、特种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硅弹性体材料和高性能聚氨酯; 
 
2.高抗冲聚丙烯、聚苯乙烯树脂; 
 
3.高压、高速、精密、耐高/低温、耐磨、耐腐蚀的高性能密封材料; 
 
4.工程塑料和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用特种工程材料。 
 
(六)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和防水材料; 
 
2.高性能、耐腐蚀性等新型耐火材料; 
 
3.超硬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和高性能特种玻璃。 
 
(七)其他新型材料 
 
1.军工装备、航空航天、文体休闲、建筑补强、风力发电、深井采油、高速交通等领域用复合材料; 
 
2.超导、智能、信息、传感、储能、发光和催化等特种功能材料; 
 
3.新型节能材料、特种纤维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医用食品级包装膜材料。 
 
三、新能源产业 
1.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新一代太阳能薄膜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  
 
2.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关键装备及配套部件,低成本低耗能多晶硅提纯设备; 
 
3.1.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用高速齿轮箱、关键轴承、风叶片和控制系统,风电场配套设备,风能探测设备等; 
 
4.常规岛设备、核岛设备、核级泵阀、大锻件等核电设备和部件; 
 
5.潮汐(潜流)能发电设备; 
 
6.高性能蓄能设备。 
 
四、节能环保产业 
1.工业废气、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控制和处理技术及设备; 
 
2.工业和城市节水器具、管网和设备,污水、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设备; 
 
3.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设备,酸、碱、汞等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设备,完全可降解材料及制品研发; 
 
4.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和电池回收利用设备; 
 
5.大气、水质、固体废弃物、噪声、电磁波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检测设备和专用仪器仪表; 
 
6.现场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和样品采集、处理、数据传输技术及设备; 
 
7.高污高耗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工艺关键技术及设备; 
 
8.高效燃烧工业节能炉窑、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设备、节能监测设备; 
 
9.功率型、高效型LED芯片、大功率节能半导体照明器件(具),其他新型高效节能照明产品; 
 
10.工业、城市、建筑和生活等领域节能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 
 
五、生物医药产业 
 
1.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培养细胞,抗恶性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和干细胞制品; 
 
2.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靶向药物和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 
 
3.新型中药制品及制药工艺设备; 
 
4.生物农药、兽药; 
 
5.生化药物、生物材料产品和医疗器械。 
 
六、新兴信息产业 
 
1.OLED等高清晰度显示器件及制品;  
 
2.平板电视机、数字机顶盒、高清数字电视机、视频监控服务器、硅晶光(LCOS)投影机、3D显示、传媒信息设备等数字音视频产品; 
 
3.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RFID)、新型传感器、智能化传感信息处理设备、低成本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设备; 
 
4.3G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终端产品,光通信传输、路由与交换设备,卫星电话系统、卫星定位产品等; 
 
5.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用关键芯片,智能卡、工业控制、车用、家电用等专用芯片; 
 
6.先进的计算机外部设备; 
 
7.高性能核心网络、信息传输接入设备、智能终端和家庭网络等新一代网络设备; 
 
8.新型电子元器件; 
 
9.可信计算技术与产品、安全网络设备、加解密设备和网络应急系统等信息安全产品; 
 
10.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和应用电子产品; 
 
11.基于物联网技术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嵌入式技术和中间件研发; 
 
12.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异型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控制中间间平台研发; 
 
13.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测试及服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技术及系统开发; 
 
14.互联网技术开发与服务,数据处理及数据库服务。 
 
除上述领域外,其他符合国家、省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产业(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