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7660
- 威望
- 4102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台湾“行政院”9日已经废除了《中正纪念堂组织条例》,“中正纪念堂”随即将走入历史,正式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本已淡忘的人与物,被当局这一闹,反而横亘在前。记者12日一早特地去了趟这最后的中正纪念堂。 2 Q( O* Y/ N: W$ }7 r# P
( }( v. y4 Y1 x* { 坐东朝西遥望大陆 5.35.249.64& t/ r N' I& W8 h/ j
, Z. a2 I- h; B1 n: a3 o O
中正纪念堂坐落在台北市中心黄金路段——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东、爱国东路以北、信义路以南,占地多达25万平方米,是1975年为纪念蒋中正(蒋中正,字介石)而兴建的。从初期规划、筹建到建成,前后花了近五年。据纪念堂的设计师杨卓成所说,中正纪念堂用的是北京天坛之顶、埃及金字塔之身,而之所以坐东朝西,为的是遥望大陆。 g% O* X9 L f( j2 S' R3 Y B
t/ Z. c, m; @+ L0 S O
听一位父辈的友人提起,当初中正纪念堂在兴建时,他正在台北市开计程车为生。他表示除了一面倒的支援兴建声浪外,其实还是有不少质疑的杂音出现。有些人认为为何要在台北市中心浪费一块地,而不往郊区另寻他处。当初这个断然的政治决定,在现今台北市民看来一定颇为庆幸,因为身处在万千水泥丛林中,台北市区绿荫用地屈指可数,中正纪念堂正是其中一处。
7 ^6 x# k i3 T& d5.35.249.64. e+ m; c. v0 f8 H6 F- k
早期,大多数到中正纪念堂的人,一般都是到纪念堂主体内去看蒋中正铜像,并参观蒋中正遗留下来的文物。高6米的蒋中正铜像,重21吨,铜像背后的大理石墙上,刻着“伦理、民主、科学”六字。铜像两侧陆军仪仗队每小时一次的交接仪式,已经成为观光客必看的节目。而文物陈列柜里,放置着蒋中正不同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党员证”,编号 “00001”。
_ q; X3 }* o% T; M) C, c4 m3 h
3 v' j0 [6 O5 A$ x } 渐成假日休闲去处
" A8 u) I) @8 n6 ~; N0 I, g; w
4 R8 w1 |- L% [, y7 Q' R5.35.249.64 不知从何时开始,台湾普通民众去中正纪念堂的目的,不再是去找寻故往的政治痕迹。兴建时所赋予的政治使命,也逐渐为后人所淡忘。甚至连政治色彩很强的“中正纪念堂”,也被热衷于在此约会的年轻人改称为“中正庙”。 人在德国 社区7 T; @/ m* v7 ?% p& J1 ~
3 D+ T* g8 |; m/ n6 K0 z+ o人在德国 社区 在中山南路的正牌楼上,书有“大中至正”四字,这也是“蒋中正”一名的含义。我是从信义路的侧牌楼“大忠门”进去的。沿着树荫底下走着,一道围墙区隔着墙内墙外不同的世界。墙外车水马龙,墙内则如同公园,沸沸扬扬的拆除围墙、改名的政治戏码,似乎没影响到普通人的日常休闲。 Y6 B& O0 b" Y+ f0 D$ t0 [' y
7 w; q- j5 F- g Z( g人在德国 社区 近二十年来,这个地方已逐渐转变为假日休闲、活动聚会及婚纱摄影的公园绿地。中正纪念堂也是台北元宵灯会长期的主场地,更是民众游行示威抗议的好地点。虽然,近几年抗议地点首选已改为凯达格兰大道。 " n4 H3 Y" ~+ n& s: _. m
5.35.249.64. U8 E! y! a* Z1 Q8 T
重新勾起政治记忆
, j+ d; U2 Y* s$ r; i. [" s 0 U& x1 q8 [% p

3 F! A# R- ?/ h" X W- q中正纪念堂; O4 I0 C1 s3 S9 c4 v. M" r
4 X+ i) l7 H$ s7 U. z: ?
+ _# k r3 e3 `; z0 _1 [" J/ p 绕过纪念堂的主建筑物,接着又往两厅院前的池塘走去,和之前树荫下的场景不同的是,之前大多为老年人,池塘两边则多为来此小憩的带着幼儿的父母们。 5.35.249.64, ~# o: b% q$ W" ~4 h x
8 Y+ G2 ~% P/ Q' ?8 v: o: H 我想大多数的民众早已不记得这座建筑物的精神及特色,但拜近日的纷扰所赐,媒体强力报道下,又唤回大伙对它的过往回忆。原来,正面阶梯的89级阶梯数,隐含蒋中正去世时享年89岁;原来,外墙的白与斗拱屋顶的蓝,源自国民党的党徽“青天白日”;原来,双重屋檐乃属“复檐”,暗示着蒋中正“复兴中华”及“光复大陆”两个目标;当局“去蒋化”的本意是要抹去所有蒋中正的痕迹,但当局这一闹,原本被众人淡忘的人与物,却又横亘在前,逼得民众再去忆起这已不具任何政治意义的公园绿地,原来隐含这么多政治语言。
9 M8 F( t5 A6 n. {人在德国 社区1 m& ]+ V& ^( J$ B8 R
正要迈步继续向前走,耳中传来凄美的口琴声。一个老人家坐在水池畔,吹奏着一曲动人的闽南语歌曲。遥望着“大中至正”门,耳中听着这位本省老伯唱着早期的台语歌谣。“本省人”和“外省人”、“泛蓝”和“泛绿”,这些永远对立的双方,也许只有在歌谣里才能得以暂时避开政治的拨弄,获得短暂的喘息空间。(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w+ u( H; D5 v: Y+ X2 f% G人在德国 社区) c2 Z+ P. G* w- E9 N2 k9 a9 @
[ 本帖最后由 日月光 于 2007-5-16 09: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