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4 
 - 威望
 - 28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1 
 - 在线时间
 - 57 小时 
 
  |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8-6-22 20:42 发表   
好像大家的看法,都是集中在政治斗争中,还是我一开始无意间引导去了政治方向? 
 
有趣的是,kategorisieren一定是和政治有关的吗?还是只有当用在政治方面,才会挑衅到对方?   
  新人加入! 
 
我想先回到“扣帽子”这个提法上。 
 
单纯看“扣帽子”这个提法,应该本来是一种用于把人分门别类的隐讳用语。但是为什么是“帽子”呢?把人分门别类的行为是怎么和“帽子”联系起来的呢?我想这种连接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吧。 
 
清朝的官帽上都有不用颜色的宝石来区别品阶和身份。本来就可以用类似“红顶子”来指代一二品大员。 
 
再联想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宫廷斗争,官们都希望靠上某个派系,但却不想靠死那个派系,于是官们就很怕别人直接把自己公开地分类到哪个派系。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可能“顶子”就用来指代不同的派系了。这样既概括,很好地对应了本来就边界模糊的不同派系,方便议论;但又形象,类似“粉顶”“银顶”“红顶”就很好地描述了不同官们的团体特点;最要紧的是隐讳,不会落个“非议时政”的罪名,官们也可以为自己留点余地。于是“顶子——派系——政治斗争”的结构就建立起来了。 
 
不过久而久之,这种“顶子”论也就成了上至官员士大夫,下至大头百姓的心照不宣的共同用语。早先那种隐讳只剩下象征意义,甚至可能有时候说起顶子也就和直陈派系无甚区别了。于是官员们又开始忌讳“顶子”了。 
 
[ 本帖最后由 爱做梦的小马 于 2008-6-23 23: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