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59115 
 - 威望
 - 99720  
 - 金钱
 - 125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1719 小时 
 
   
 | 
枯萎球市门可罗雀
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也曾有过无限风光、也曾经历过风华正茂,疯狂的球迷、火爆的球市、直线上涨的广告费、冠名费……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美好的日子实在是过于短暂,仅仅十年,中国的球市已经未老先衰。门可罗雀的售票亭,最少时只有一两千人的球场,越来越难寻觅的冠名商,一副夕阳没落之相。  
 
  尽管有的只是虚假的繁荣,但中国的球市确实有过“火爆”的经历。在职业联赛第一年的1994年,国内甲A联赛的平均上座率就达到了1.65万人,而1995年和1996年创造了上座率接近2.5万的火爆球市,尽管此后的几年里上座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两万人左右的水平。在此期间,一个个金牌球市不断涌现,沈阳、西安、成都,甚至青岛、上海都曾有过体育场上座率接近九成的纪录,球迷们连夜排队购票,票贩子手中的球票甚至会高出票价一倍。但是,这种没有根基的繁荣最终注定要成为昙花一现。到2002年,在假球与黑哨越来越多地成为场上焦点之后,中国的球市自此开始快速下滑,这一年的平均上座率降到了1.55万人。此后俱乐部们纷纷降低了票价,球市曾最为火爆的西安都采取了免票入场,大连也是如此,而北京推出的只售几十块钱的年票和五块钱两张的球票纷纷出现。但这些都于事无补,球市日益惨淡的趋势谁都难以抑止。  
 
  到2004年,也就是中超元年的时候,中国球市的枯萎速度开始成倍地加速。从5月15日中超开幕到9月20日的11轮比赛中,观众总人数81.15万人,平均每场观众仅1.27万人,这是自1994年职业联赛开展以来,观众上座率的最低水平。在中超联赛第六轮,还出现了六场比赛观众总人数不到3万人,平均每场观众只有4800人的凄惨场面。而即使是这个数字,还是与官方对入场人数的统计有出入。许多比赛到现场观战的仅有一两千人,而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是买票入场的呢?据报道,成都赛区竟然出现了冠城队一场比赛只售出8张门票,票房收入只有80元的奇闻。  
 
  中国足球确实有过春天,但那时的好日子在很大程度是由于观众的热情井喷式爆发而引起的。在狂热过后,当中国足球并没有真正准备好职业足球的环境,当球场里再也留不住人们的目光时,中国足球终于遭遇了最险恶的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