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预估,2012年初发生的重庆事件,与当年北京的陈希同案、上海陈良宇案类似,只是中国的一件“高官腐败案”,至多会引来公众“权力之争”讥讽而已,与全局无碍,但事起之后,竟然引发了至今难平的超级震荡。深观其事,这是“重庆探索”逼迫“换旗宣言”突然出现,进而将国家拖入濒临“沉船”险境。这证明:中国只能走“新改革派”路线,否则就只能是亡国祸民,死路一条。1 N4 u) Z4 ~& O2 g! ^/ \
9 h! ?3 I: k" E. }7 v! ~' Z% Q
一、自“南巡讲话”后,高层就确立了“稳定换旗”路线 . c" T, U# m0 A, N8 r90年代初的高层一度曾有一种幼稚的使命感:要挽救社会主义。但“南巡讲话”使其大彻大悟,决定走“换旗”之路:最终实行“市场经济+宪政民主”的经济、政治制度模式,并择机改变GCD名称。 5 @( b8 b" l M6 a " I4 f# Q) V" [& X+ F2 U3 h' W当时迅速“换旗”条件远远不够,不仅老人的影响力还在,经济脆弱,矛盾重重,换旗难保不出乱子。于是同时祭起“四项原则”,试图走出一条“稳定换旗”之路。 - H& A" s6 _3 d2 N: A' R# V1 W u: q3 u$ u) w3 {7 Q$ f
换旗标志,是提出“三个代表”(隐含资本家代表先进生产力)、“两新”(接受新阶层(资本家)、新组织),吸收资本家入党,以及最终关闭《真理的追求》、《中流》等左派刊物,放开《炎黄春秋》等右派刊物。到2000年代初叶,高层已基本确立了这条路线。 & E" G1 G4 p4 I' ?2 e . J+ [* ]0 e6 s二、“换旗运动”的条件和基础 I+ H, ~8 n6 b2 }1 m: r+ n首先是在90年代世界潮流影响下,以及看到改革中重重矛盾难以克服,执政党官员的多数人,感到只有仿效苏东才是最终出路。其次是腐败一直难除,使老百姓无法相信执政党还可以自我救赎,只能走多党之间相互制约的道路。再就是苏东剧变,虽然有的国家发生社会动荡,但也有逐步稳定者,人们以为其最终结果可能会逐渐正常。由是,当时党内外和社会上都默认了一种选择:只要能够保证国家稳定不乱,实行“和平演变”又何妨?( J* i$ f j3 |& M. Y! ~; c
$ l% I) A- p3 k) [' Q- d三、“换旗运动”的直接影响6 ~. m: J @) N
但事情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因为一旦默认“换旗”,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下态势:7 A, M; G( q( H0 W
' y2 C$ S9 P1 X$ y, L0 w3 S; J' e$ `
其一,各级官员明白,既要换旗,未来的中国将由资本家主宰,于是人人争当资本家,使腐败从致富升级到敛资,贪污规模狂增。9 B% M9 w2 m h: R' W( n
' \, Z, m, ~* V6 l& e d7 R其二,在“资本家可以入党”、即可以掌权的诱导下,社会先富层迅速向权力靠拢,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资本权力化,权力资本化”的庞大利益链,权贵资本家迅速做大做强。 7 V: l( u# d7 X5 S ( D; z0 x2 d5 G F; M其三,权贵资本家把资本掠夺与官员压榨,同时加在百姓头上,官民矛盾与劳资矛盾叠加,使社会冲突倍增,不稳因素陡增。 7 A, [5 |6 B# v - Y7 e5 m$ R0 j其结果,是“稳定换旗”逐渐演变为了“维稳换旗”。; \ [' Y/ b0 z! d9 d
: t4 C5 h" z, f; ?) `) m! t四、换旗运动生不逢时,使其有“换旗必沉船”致命伤 1 C1 L. ?% P, P& W+ e' `. l其一,“市场模式”困惑。先是90年代中期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制度危机,之后是对换旗派最有吸引力的西欧福利市场经济失效,中国仿效美国新自由主义发生的“新三座大山”弊端,都导致了一个困惑:中国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c0 T5 }& f4 L' D+ l' i1 w- a' y
/ T! C* W0 \7 I% C
其二,东欧换旗实践的负面影响。苏联解体、捷克肢解、南斯拉夫内战都预示着:多民族国家换旗,很可能导致分疆裂土,爆发内战。0 ]* V9 I% H3 f! d7 |
% h% h. W$ q% m其三,民族主义情绪急剧上升。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使年轻一代反对卖国求荣的民族主义思潮,和对西方国家的反感情绪,都持续上升。 3 Y5 R, i$ {- N W8 W 7 A5 o8 T/ i" \0 u其四,“民选普京”现象。俄罗斯10年倒退,使其民主选举出了“新沙皇”普京,许多国人产生了“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的感受。 , X: L" G( o2 k: N! a' I J / [, Y8 z2 k" G3 @& C其五,“换旗理论”自相矛盾与混乱。劳动者遏制资本的诉求日益强烈,但换旗派学者却斥为“民粹主义”;改革开放号称要满足人民现实利益,而理论家们却要人民相信为了未来而牺牲今天,甚至要去忍受殖民主义;……都使换旗理论失去公众认同。# Z. R8 i- X) ] s/ f
6 `7 W; z) \" t7 N7 f, c$ d如此等等,越来越多的原来认同换旗的人,逐渐产生了一种新意识:“换旗”就可能意味着国家分裂,就可能意味着内战,意味着“沉船”(即亡国灭族)。换旗运动的社会基础逐渐减弱。 6 p$ x* M; ^" s' I' Q+ Z; `3 n9 p. S9 K+ E% i" B
五、高层被迫做出了自相矛盾的选择2 ~5 i9 g$ g% d% w0 m) N
几乎在换旗运动兴起初期,高层就开始注意到两极分化已经十分严重,被迫面对。1999年曾提出了“两个大局”,试图以“罗斯福新政”去实现公平,发现其不起作用后,才知道这是市场本性所致,于是开始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新目标。/ S% m& T& y" c* W k
( D. v+ F! a w1 K7 P于是,中国出现了一条极其怪异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继续换旗运动,放任“权力资本化,资本权力化”进程(18大已决定将大陆首富吸收为中央候补委员),保证资本实现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却言称要增加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这又必然遏制资本的收益。结果,在既不敢动“权力-资本联盟”的奶酪、又害怕社会失稳的夹逼之下,选择了一种自杀式的发展道路:试图靠着无休止地增大总量的办法,既维持资本最大收益,又提高民生所用资金,这就只好依赖无限制地扩大外需和投资。但经济不是永动机,绝不会有“无休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出口剧减,政府债务剧增,资源与环境过度消耗,使这种自相矛盾的选择已无以为继。4 r' Y4 n5 f!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