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今天有没有关注到一则新闻《美国控制我国大半信用评级市场 威胁金融主权》,你们会不会感到很愕然,究竟外资并购、收购、控制中国企业的手法是什么?金融资本收购中国制造业的手法比较简单,就是收购了之后,分拆卖掉从中渔利,包括上市。而产业资本收购的手法非常复杂,《产业链阴谋III》的目的就是解析产业资本的收购手法。9 K1 V# N' C1 F0 ^% u6 U
% R% e- f( J! {产业资本收购的手法可以分解成三大武器:7 J4 W0 Q' M$ U
(1)掌控产业链6+1的6(也叫供应链),利用ISC的手法优化每个节点,并拉紧供应链; 6 Z; H- k. y+ |/ [/ a(2)掌控产业链6+1的1,利用IPD的手法优化生产程序,提高效率; 7 F: t p- h7 K$ ~/ V% V7 m(3)对于B2C的消费品而言,优化行业本质。; @8 g+ ^/ u" e+ {9 Z0 r+ E
其中第一个武器最重要,这是每一个外资企业必须掌控的环节,因为掌控了第一个武器就掌控了销售的定价权。& A/ j1 w/ r( R
) I5 M7 h ], r ]+ G2 l, s在我讨论这三大武器之前,我想透过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矿业的案例和旧帝国主义时期外资收购我开平煤矿的对比来解释新帝国主义的本质。其实新帝国主义和旧帝国主义掠夺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只是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企业的手法又多了三个武器,因此对我们的危害就越大。5 _+ X* G, s$ p
2 V' c: T0 [! u; s3 V
我和各位读者说个小故事,由于义和团之乱,英国驻天津领事亲自带兵冲进张翼宅,以张家养有大量鸽子为由,认定“疑与拳匪相通”,逮捕了张翼,把他关在太古洋行的一个旧厨房里。张翼是谁?这可了不得,你今天不知道可以,可是那年头在北京地界混的人要是连张大人的威名都没听过,这辈子就只能刷马桶了。当年中国唯一的煤矿央企,全球范围内前五名的煤炭出口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开平煤矿,就是张大人直接领导的。按今天的说法,那是绝对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要知道那时候力拓什么的矿业巨头还远没成立呢。而开平煤矿,本来是由李鸿章决策、唐廷枢一手创办。到1895年之后,它跟招商局一样,落入了佩着顶戴的官商之手,张大人因为是恭亲王的亲信,所以才能出任督办一职。3 _$ X- q7 \: @( j \1 x/ g1 k
) i# t+ A" o8 [/ a0 W张大人这下是彻底慌了,他想保命的结果就是他被他的好朋友——一个德国人德璀琳给坑害了。德璀琳事先拟好一份“护矿手据”,内容是 “委派德璀琳为开平煤矿公司经纪产业、综理事宜之总办,并予以便宜行事之权。听凭用其所筹最善之法,以保全矿产股东利益”。张大人文化比较低,读了半天没弄明白,这时候德璀琳补充了一句:“张大人,你签了以后,你身份可就变了,以前你是满清官员,现在你可就是我们外国公司下面的高级雇员了,所以,援引条例,我可以担保您性命无虞,当然了,我的总办权既然是你给的,等这阵风暴过去了,你当然有权再收回去嘛。”张大人一听连称:“妙妙妙。”于是破涕为笑,当场就签了,还连连道谢。7 k( ~, U2 S3 B: K; G, F
- v0 G8 i8 F. M0 n6 h+ Q( |1890年的7月30日,得到“便宜行事之权”的德璀琳代表开平矿务局,而胡佛代表墨林公司,签订了出售合约,价格是8英镑。根据这份合约,“开平矿务局所有之地产、码头、铁路、房屋、机器、货物,并所属、所受、执掌或应享有之权力、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力、数据、利益,转付、移交于开平有限公司”。胡佛把合约带回墨林公司后,得到了5 000美元的奖赏,这在当年是一笔不菲的报酬。接着,墨林公司又转手将开平卖给一个名为“东方辛迪加”的英国财团。同年12月28日,新组成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在伦敦注册。次年2月下旬,英军进驻矿区,升起米字旗,胡佛被任命为新公司的总办,并得到8 000股的公司股票。他搞了半年的接管工作,在写给董事会的报告中称:“我们的任务完成得令人满意,而留给我们后任的乃是一个前程远大的企业。”3 D6 K, D' J$ \, f- L& K9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