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美国这样一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却能在文化生产和传播上有那么大的能量和影响,成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而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以上历史、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今天却难以占据应有的地位? 2 ]8 M5 K- H @1 `2 w! a+ X, b
2 k# S5 W1 K K- ]
开放心态造就丰富的文化资源 : L4 C; a/ L1 P2 n7 k & c* T& D6 G7 k. [7 k" y* \ 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积累和现实活力这两个方面,都不是封闭、一成不变的。要使历史的积累发挥现实文化资源的作用,即成为文化生产的生产资料,一般来说需要两个条件: ; o0 B" o- u) W: L' G9 q
. F4 b8 r2 w0 f2 s M4 m D 第一,所谓文化资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吸收。在文化这个问题上,借鉴就是无偿的借用;谁的借鉴能力强谁就会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比如美国本身的文化资源的确有限,但它不仅把整个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文明作为自己的文化源泉,也积极吸取非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养分。迪斯尼公司就曾以花木兰的题材做了一部动画片,赢得了巨额的全球票房。反之在“文革”期间,由于拒绝和排斥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八亿人民八年看了八个样板戏”,也使我们的文化资源极度匮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个惨痛的教训一定不要忘记。 9 j8 I, Z m9 n# |" g2 e' ~
+ ?2 t9 X& ?% ]1 b8 ^4 l" S 第二,文化资源的作用,与我们现实的文化创新能力成正比。因为文化生产与工业制造的情况不同,文化生产所依赖的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是用一点就少一点;同时,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都是相对特定的利用技术而存在的。就像离开了冶炼技术矿石就不存在一样,任何文化遗产或资源并不能天然地成为产品或商品,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作为内容的文化拒绝模仿和复制,却欢迎进行再创造和创新。比如日本的动画片《天鹅湖》不是对柴科夫斯基同名芭蕾舞剧原作的简单模仿,而是为了便于儿童理解进行的改编,里面的角色都变成了动物的形象。 0 M7 V: D$ @+ K z" C3 ^$ j# A7 O! a/ v5 a
文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靠直接出卖文物来发展文化产业显然不可持续。但在我们丰厚的文化积累之上,进行再创造就具有无限的空间和潜力。中国在这个方面具有产业发展的优势。当然这种资源只能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且无论什么时候,人的创造性才是第一位的。可惜的是,目前我们还缺少鼓励这种再创造的机制和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着眼于未来,我们需要未雨绸缪。 5 f1 c& P( y7 c8 r; M/ Z# H!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