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 B4 m5 x% A6 t 记者:薛瑞福在研讨会上还提出一个观点说,台湾的选举结果对亚太地区的影响非常小,台湾在世界上已越来越孤立。另外,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华府智库人士沈大伟1日在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讨会上同声说,台湾议题已不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他们讲到,中美关系现在比以前更加密切,可以防止很多意外事情的发生。您认同他们的观点吗? + C4 |- m/ D; J6 h # }% \4 s5 F8 v! N3 p9 T 辛旗:最近美国的官员和智库都有一种“台湾迅速边缘化的观点”,还用到“边陲化”、“远离亚太核心”这些词汇。这使我想起1996年,当时克林顿总统邀请我访问美国一个月,和他们做各种的战略对话。那时是在李登辉访美之后,李登辉访美引发了很重要的变局,中美之间出现了一个很严峻的状态。美国的学术界、官方和智库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这个讨论延续了过去所谓的对华究竟是应该“接触”还是“围堵”,最后是“接触”。 0 r7 p3 B: W( w6 ?2 i8 |+ S2 e. Q" K, v7 T
1995年李登辉访美之后,中美之间的潜在冲突公开化。经过中美双方几个回合的较量、协调、合作、斗争,中美形成“共管台海危机”的机制,而不是美国单方面管理。美国单方面管理会导致台独的迅速膨胀,最后会拖美国下水,使美国的战略利益受到很大影响。由于中国崛起,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地位越来越高,美国认识到必须在台海问题上,有一个和中国共同合作的机制。 % _% R0 g4 K, M6 `. A0 n- u9 j8 ~; F2 e' F* @
中美都意识到,不能因为少数的台独分子冒险,把中美关系拖到一个很不利位置。在这个问题上,中美双方的立场是一致的。所以在这个方面,美国会帮助中国压制台独势力的冒险。 ) P3 R8 J: u$ h- A1 X l+ M6 U! F' b
当然中方也注意到,美方一方面压制台独,另一方面通过军售和对台湾泛绿势力的一些潜在支持,也在做另外一种准备。但在总体的趋势上来讲,美方已经认为台湾是边缘化了。 % A/ X- K; \; `0 [! u, o' Q) { 6 |. d- X% ~8 A/ w3 p3 O9 | 第一,东盟的10+3,台湾是没有任何切入点的,只要政治上不打破僵局、不解决九二共识,台湾不可能与中国大陆主导的东亚经济整合。这点是民进党政府最短视的地方,在经济上失去机会,台湾必然会被边缘化。% i2 B% \; x3 w n
5 |# Y* |% y3 a6 R+ _2 C# n
第二,在国际政治上,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敌对,加上再得罪美国,台湾怎么生存呢?在这方面,民进党是缺乏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观点的。所以台湾在政治上也被边缘化了。" ^! V4 Q; E5 `5 s* Y* `2 d
+ i j" }1 i. u6 b/ X3 ] 第三,现今的多边合作、也就是区域政治整合是遍地开花的,台湾如果不回到九二共识,跟中国大陆没有政治谈判,在多边合作上就没有一席,如果台湾不用“中国台北”、或者用APEC的模式、或者用WTO的模式,或者用奥运的模式,不能参与到合作的机制中,台湾不就是自己自外于整个人类文明吗? $ p m3 n2 i4 f " G1 Q; b1 q8 s' p* K. a4 \ 所以从这几个观察点来看,美国这个判断:台湾被边缘化,实际上说的是非常对的。这是谁造成的呢?这是主张台独的台湾政治势力,迷失在所谓 “意识形态优先”、迷失在“本土政权必须要去中国化”,最后造成的恶果。而承担这恶果的却是台湾民众。你们都注意到今年中国大陆的GDP增长是超过10.5%,20万亿人民币的产值,速度这么快。反观台湾,GDP增长约4%,而且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想明白了,现在中国大陆的国际地位是越来越高了,全世界都看到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不是说中国发展以后,会变成对世界的威胁,大家都看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社会”也用于整个国际问题的处理,包括多样化,不同文明的平等相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方已经注意到中国在处理台湾问题的政策是非常稳健的。) E0 Q7 g6 X3 Z
$ D! R" t2 a' C 这也使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也讲到这个问题:海峡两岸最关键的问题要过两关――一个是台湾民心的一关。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1895年割台以后造成的心理伤害;还有“二二八”造成的历史悲情。第二关就是要过两岸社会融合的一关,这就是要把台湾2300万人当成自己的公民来看待,开放一切公民平等的优惠措施和国民待遇。现在要讲的是四个字:不统而统。用学术语言来讲是“社会一体化”、用学术研究的概念来讲就是“社会的全面融合”。这种融合当然包括婚姻之间的关系,甚至包括开放以后全面的就业、通关问题、留学生的平等收费问题等。 ; G# ]" \6 S/ o2 T. I, E9 u9 X: W5 \+ a9 t' m3 g' r
讲到2008年选举,从泛蓝的角度,还是要谨慎的对待。我还有一个看法,就是未来的前途掌握在台湾民众手里:只要台湾民众希望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关系,希望两岸关系能够在中华传统血缘的、地缘的、文化的、历史的中国的基础上融合,全面发展,我想两岸关系前途一片光明。不论哪一个政治势力去执掌执政权,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致力于两岸的和平稳定。我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的。5 s1 d5 |3 P& R1 D7 Q0 ]
6 [7 t0 b2 E- l9 L" u! u
6 E6 _( J% _) S- N
记者:您把处理台湾问题的思路概括为“一个中国、两岸统一、渐进过渡、社会融合、民族振兴”,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如果将来有一天两岸真能统一,您认为台湾应采取怎样的政治模式? ) ~# B, n5 C/ b , X ^. W9 [% l4 j9 }1 }$ b* a+ n 辛旗: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模式的形成,都是依据于她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民族和特定的政治生态,没有特定的成例。中国统一也是这样,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我们在统一之前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用于香港、澳门。我更愿意用一个词叫做谈判之后的“政治安排”;有没有通过社会融合之后一种新的方式的存在?有一种新的政治安排?包括司法合作、商业仲裁、甚至包括整个社会全面的融合、统一货币,这些都有可能。所以这是一个过渡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夕之间通过几个月的谈判确定国家模式、立法模式、政治运作的方式,没有那么简单。, v" ]" T0 O5 P: g$ ]+ `
2 @6 k) o; X7 ]3 |
这个过程关键的部分就是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运动。就是说,未来两岸大的发展方向绝对不是越走越远,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我为什么讲最后是“民族振兴”呢?台湾问题是西方列强对中国殖民化、中国历代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最后留下的尾巴,也是内战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的处理,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涉及到能不能“振兴中华”,而且必须有台湾民众的参与。 - c1 _3 O0 ~/ }" ~ 0 n, p6 i' T/ u* | 我的看法是,过渡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且过渡时期所有的政治安排和社会融合的根本目标是振兴中华民族。不分党派、不分族群、不分社会阶层,共同的目标是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品质,和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T7 h% x/ H+ Y3 ?+ |& w2 K
2 r3 X% P& g4 W. y6 _ 好在陈水扁的贪腐阻挡了这个趋势的发展,如果没有陈水扁的贪腐,这个趋势是很可怕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红衫军反对贪腐有很多年轻人,但同时他们也支持台湾主体性。甚至红衫军某些政治人物说他们是“台湾国”的“国民”,排斥宋楚瑜来跟他们一起站台、排斥泛蓝参加他们的社会运动,这一点也是我们的一个担心。当然民心如流水,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一次重大的国际事件,一次重大的两岸关系发展的事件,就可能对民心造成影响。 : T5 w' N0 k8 }$ V0 P: o$ r# U( p# }/ z) E
所以从现在到2008年大选,还有一年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民心的变化,还有很多的变数,大的趋势目前国民党要通过北高选举去反省,特别是选民结构上进行反省,小处着眼的话,国民党应该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去打好接下来的选战。特别是整合,真正实现泛蓝阵营的团结,才有胜算。目前这种情况下,蓝绿双方都有机会,从大的趋势上来讲,民进党八年执政的状况、陈水扁的贪腐,对泛蓝是有利的。但具体操作上,民进党也有很多可操作的地方。特别是切割陈水扁之后,确定竞选主轴、延续本土政权,再加上如果两岸政策突然灵活,都是对泛蓝很大的挑战。 . N( Q0 V3 N3 z/ I5 I8 g, G7 K3 `* G! n- P
+ I2 K% a5 b: T4 X" [
记者:选后赵少康在电视节目中说了一个数据:现在号称有一百万的台商和家属在大陆生活,既然他们愿意去大陆工作和定居,应该说他们是比较偏向蓝营的,但到投票时他们又没有回台湾,这对国民党是个很大的损失。国内是否也注意到这个问题? p! ?/ {; G$ c7 S) f- m& v( n" \' p- Q2 {+ w& N
辛旗:这一百万的票当然不是都投给泛蓝的,我也注意到有很多投给泛绿,当然泛蓝的损失会大一些。这个不光是在大陆,台湾很多移居美国或海外其他地方的人,都存在不回去投票的问题。而民进党的基层选民基本都是在台湾,不会离开。这是2008年选举蓝营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是它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它占的比例应该是3%以下。国民党或泛蓝阵营不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就像一个学生去考大学,自己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考分上面,而不是依靠那个照顾分数去获得哪个大学录取。 ( X |8 q( Y E Y* P
0 {/ k& N+ M. b" J r
# w! y1 }7 h0 y$ I. S# | 记者:林浊水昨天在一个专访中说,他以前不支持三通,但现在已没有不开放三通的理由。林浊水说台湾可借助三通,强化台湾意识;而您讲的是从社会经济各方面融合而达到国家的统一,您认同林浊水的观点吗?; U7 x: C) [ | _+ h! {
8 ^' j$ u3 S3 L* ~+ O
辛旗:权且不说他的意识形态,林浊水先生是台湾政界的清流、在浮躁的、工商业为主的社会中,林浊水是一个少有的、理性的、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这个社会找知识分子很难了,都是专业人士,为了资本的运作去摇旗呐喊,无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个领域都应该有对社会的关照和批判,这才是知识分子的标志。 4 |% _% c' }: ~/ K6 f4 ^9 y ^' ^! g# R9 O; R* L7 ?' l; D A* J
林浊水讲的这个可以去用一个物理原理去想。物理学有个压强的原理:当两个杯子水位置不一样时,中间插一个管子,两个容器打通的时候,两个杯子的水位会迅速平衡,因为压力不同。同时我们用化学原理把它融合起来:比如以上说的那两个杯子的颜色不一样,两个容器打通时,颜色会混合了。一个红色和一个黄色的水杯,混合后会变成橘红色。 # f0 A* g0 ]( |3 k 2 e$ V8 Z; b; s 我的意思就是,三通就是这两个不同社会、像水杯一样的中间一个管道。一旦打通,他讲到的强化台湾意识,根本是不可能的。一旦三通,台湾相当多的民众和工商业者,会把中国大陆做成定居点,因为台湾太拥挤,2300万人口,3.6万平方公里,不像中国大陆那样地域宽广。$ J: q4 G- v: P' A9 B& y
! W2 h' z# |0 d/ q, T7 }2 L 前些年李登辉说过一句话:“一旦三通,大陆不费一枪一弹,就自然完成两岸统一。”当然李登辉是以不同的角度说这句话的。林浊水所表达的三通能强化台湾意识,是他的主观愿望,而客观上三通后两岸融合会是不可阻挡的趋势。1 K8 B. Q X, L, u* x/ s
5 t' K' a; x+ [& q$ f) {1 y 台独作为一个社会运动,基本上是走下坡的。因为台独已经和贪腐、极端、偏狭、反社会、反整个人类文明主流混在一起的。有些人一时“转不过弯、下不来台”,有尊严和面子的问题,这些可以慢慢去转变。5 b9 p- l% c6 B& X
! U1 T- B/ a9 z$ O- d5 O- k: [1 W 我们可以尊重台湾的所谓的主体意识,台湾的本土精神,因为中华民族不同地域文化有特殊性,但把它偏狭化、膨胀化、最后走向台独,那则是不对、不允许的。 * y) n0 k& s; j" H2 z 9 z& K5 F7 @. @7 y 记者:您觉得2008年之前三通有可能么? $ L% P! h( b, b4 Z" M) Z# h $ ]! O- v; x1 H. i( m. Q/ m 辛旗:关键的问题是,民进党当局能不能回到九二共识,这是三通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所以从这个问题上来讲,我的回答是很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