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165
- 威望
- 1544
- 金钱
- 4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677 小时
|

“在德博士研究与启航”博士生论坛圆满结束( m* k, j M* _) A& g/ B
(柏林及波茨坦地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
% a7 D. K. ^) \% \3 x. X- i e/ q" y. Y! a
2011年3月12日,由柏林及波茨坦地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 CSC-Stipendiaten-Vereinigung in Berlin und Potsdam )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中国留德校友网络(DACH)共同主办的“‘在德博士研究与事业启航’博士生论坛”在柏林成功召开。该论坛以留德高层次科研人员数量大幅增长和博士研究生就业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为出发点,旨在为德国中文网人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学科信息、分享职业规划的平台。
3 V( P3 K! ?5 y6 X9 E* _6 b0 X8 O1 ^! Z' c" o* c8 {* j2 {- A4 ?: t: ^
论坛以中国驻德使馆公使衔参赞姜锋博士热情洋溢的讲话揭开了序幕。姜公参认为此次论坛为在德学者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渠道,他强调,留德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的联系,加强对于中德两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的了解,避免科研工作与社会发展脱节;理工科学生应该明确研究方向,有目的性地完成研究任务,文科学生应多从国家和世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此外他也通过几个生动的事例对在德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和科研建议。随后主办方代表、DAAD中国蒙古国处处长Niels Albers先生和柏林及波茨坦地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席陈正先生分别做了发言。 b6 P9 z9 F$ L7 g, k" @
人在德国 社区- S( q0 z" c) F4 ?9 S2 @/ U6 D! t0 M: L
论坛上半场的主题是在德博士研究生围绕在德科研工作的经验交流。DACH的代表赵潇先生首先对中国留德校友网络的模式和发展计划做了了简要的介绍。随后秦琳、王继春两位博士生与柏立懂博士分别从博士教育的目标和模式变迁、个人科研经历和心得等各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之后是由弗里德里席∙席勒大学的在读博士生丁勇主持的讨论环节,在座的博士研究生针对自身在学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言嘉宾、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了很务实的建议。
/ I5 Y0 P0 P$ A5 p$ a+ z; C
" T0 t" t- k& g" O, V 下午,论坛主题转向博士就业形势和职业规划。 在国内外不同领域工作或创业的留德校友代表分别讲述了各自从科研到实践的经验以及心路历程:法国再保险集团的徐卫博士分享了自己在德国高校和跨国公司的两段工作经历;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李勇博士就国内机关单位博士就业情况进行了介绍;德国宝马公司总部的秦玉学博士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如何“从科研的挑战转向人生的挑战”;百宁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刘百宁博士以自己26年的留德生涯和6年的自主创业经验给在场学生做了精彩的报告。最后,在由汉诺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胡春春博士主持的互动讨论环节中,场上嘉宾和场下听众争相发言、提问,有观点的交锋,也有建设性的互动反馈,不仅体现了在德博士研究生对个人学术和职业发展的规划,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社会建设、祖国发展的务实思考与深切关注。 * z3 }/ z4 v8 B0 {- K; l1 J
* W* {$ L3 @$ f) n3 }7 U
在余兴未尽的热切讨论中,“‘在德博士研究与事业启航’博士生论坛”于6点落下帷幕。现场的气氛和论坛结束后与会博士研究生的反馈证明了此次交流活动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标,即,“帮助留德博士研究生拓展人际网络,完善科研计划,全面增强竞争力,更好地规划未来职业蓝图”,很多听众会后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此类交流活动举行。人在德国 社区6 J4 `) X% B, c5 S5 R5 p
( ` c" M9 v. m5 K q$ {( A人在德国 社区5 Y9 y% F' {- t. R8 g
柏林及波茨坦地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2 ~7 I3 j8 b4 E" [( z4 G# }
& g# e' I: A7 Q
2011年3月13日 |
|